经过这一轮回调,大豆盘面风险已经有所释放,泡沫成分已经大幅减少。在国内惠农政策未变的大背景下,大豆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自5月初以来,国际大宗商品期价普遍回落,主要原因是欧元区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整个市场被悲观情绪笼罩。由于外部环境偏空以及自身缺乏新的利多支撑,美豆在此轮回调中也未能幸免,CBOT大豆市场在创下三年高点后振荡走低,国内大豆紧跟美豆步伐,惯性下挫,主力1301合约更是创下了年内新低。但是,我们分析美国大豆基本面情况后认为,供需格局依旧偏紧,现在较低的期货价格并没能反映真实的供需情况。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持续下滑、农民种植成本不断提高、临储价格预期上升等因素都将成为市场抗跌的重要力量,一旦外部恐慌氛围缓解,大豆期货有望回归基本面,以振荡上行方式修复近期跌幅。
系统性风险犹存,但存在转机
近一段时间,欧债危机进一步加深,希腊面则临退出欧元区的危险。现在欧元区国家的每个举动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后期也不排除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全球主要经济体公布的经济数据也是利空居多,美国非农就业数据逊于预期,中国PMI数据疲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异常曲折,经济下行风险依旧存在。
为防止2008年金融危机重演,主要经济体正在采取一些措施,澳大利亚央行降息,增强市场流动性,中国政府提出稳增长,扩大内需,并悄然启动大规模基础建设项目,希望以扩大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这些举措都会一定程度上提振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欧洲央行不排除有进一步放松货币的可能,美国也将重新审视是否有必要推出QE3。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并没有继续悲观下去,商品价格有所企稳,CBOT大豆以及国内豆类更是小幅反弹。如果全球宏观面不再进一步走弱的话,那么大豆金融属性炒作将暂告一段落。短期看,大豆价格有望回归本身价值。
美国大豆供需格局依旧偏紧
1.美豆本年度全年出口情况
在今年南美大幅减产的情况下,美豆出口销售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市场对旧作大豆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从美国农业部的出口销售报告看,截至今年5月24日,2011/2012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销售已经达到13.28亿蒲式耳。而美国农业部在5月份的月度供需报告中预估2011/2012年度美豆出口总量为13.15亿蒲式耳。即便美豆最终出口销售量仅达到这个水平的话,那么现在销售已经完成了101%。而在本年度剩余的时间里,美豆出口销售也并不会停滞。因此,我们认为美国农业部低估了本年度的美豆出口量。
截止到5月24日,如果本年度美豆销售进度跟历史平均进度一样的话,我们可以得出现在的销售总量只占全年销售总量的96.5%,即今年美豆的出口总量将达到13.76亿蒲式耳(13.28/0.965),比美国农业部预估数据将多出6100万蒲式耳。综合评估,我们预估美豆在2011/2012年度出口量将达到13.76亿蒲式耳。这样,美国大豆2011/2012年度结转库存为1.49亿蒲式耳。
2.美豆2012/2013年度供需形势
从供需数据看,即使美国大豆今年播种面积达到7600万英亩,美国大豆总体供需也依然偏紧,更何况近期大豆价格的深幅调整已经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播种面积上升的利空,而且未来单产水平仍面临不确定性天气的考验。我们预计美国2012/2013年度美豆供需格局依旧偏紧,随着市场对美豆需求增长潜力不断挖掘,美豆价格将会振荡上扬。
国内大豆收益下降,面积下滑
1.国内大豆收益没有比较优势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态势,主要原因是大豆收益跟玉米、水稻相比,没有任何优势。这种情况在大豆主产区黑龙江表现得更加明显。
在黑龙江地区,水稻种植收益最高,其次是玉米,最后是大豆。农民经过比较之后,更多地选择种植玉米和水稻。如果大豆收益一直维持在现有水平上,那么以后选择种植大豆的农户将越来越少,只有不断提高大豆价格,农户才有可能重新选择种植大豆。
2.国内大豆种植面积逐年下滑
从5月初开始,黑龙江大豆播种就已经陆续开始,截止到5月末,播种基本完毕。从黑龙江省农资委数据看,今年大豆种植面积调整到近4000万亩,比上年减少1000多万亩,降幅高达20%,已是连续第三年下滑。
种植成本提高,收储价预期上升
近几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农户在种植成本方面投入逐年增多。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今年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入继续增加,其中每亩地种子成本比去年增加8—10元,化肥每亩地比去年增加20—30元,人工成本每亩增加50—80元,租地成本每亩增加150—200元,农药和补贴基本与去年持平,农药每亩成本在10元以上,国家补贴每亩在55—70元之间。
可以说,逐年抬升的种植成本,为大豆现货价格稳中有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国家也将从农民实际种植成本以及通胀等实际情况来考虑,将大豆国家收储价格进行调整。
总体而言,目前困扰国内大豆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系统性风险,但目前国内大豆继续深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经过这一轮回调,大豆盘面风险已经有所释放,泡沫成分已经大幅减少。在国内惠农政策未变的大背景下,大豆在持续下跌后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另外,考虑到美豆即将进入关键生长期,天气因素会成为主要炒作题材,任何不利于美豆生产的天气,都会给豆类期价带来拉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