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对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展开了实地调研,就2012年霞浦县刺参养殖、加工和销售状况等问题与主管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
福建已成为第三大海参养殖大省过去十五年,我国海参养殖量呈爆发式增长,2011年全国海参产量137,754吨,较1996年增长101倍。山东和辽宁历来是我国主要的海参养殖区域,随着养殖技术的突破,北参南养逐渐兴起,福建已成为继山东、辽宁之后第三大海参养殖大省,福建也是海参养殖量增长最快的省份。
2012年北参南养损失惨重福建宁德市霞浦县是北参南养的缩影。霞浦县自2005年开始试养刺参,2008年养殖刺参1万网箱,2010年达到2-3万网箱,2011年猛增至10万网箱。养殖规模的非理性增长,及加工环节在外受制于人,今年3-5月霞浦海参价格暴跌,最低收购价仅为52元/斤。与此同时,海参苗等生产成本大幅攀升,而气温过低又导致海参生长缓慢,今年霞浦海参养殖成本超过80元/斤,养殖户大幅亏损。
南参产量下降待11月确认,加工业兴起缓解恶性压价2012年霞浦地区超过90%刺参养殖户亏损,亏损幅度接近30%,我们预计2013年南参产量下滑,今年11月海参苗销售情况成关键。原因:1、霞浦地区海参养殖量通常为100筐/户,投资成本160-17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仅占总成本4%,退出壁垒很低;2、由于养殖成本大幅攀升,即使2013年海参增重恢复至正常水平(即2.0-2.5倍),养殖户投资1元的利润也仅为0.136-0.326元,与2009-2010年动辄投资1元回报0.5-1.8元的利润相去甚远,养殖积极性有限。
此外,福建将出台海参加工企业补贴政策,霞浦地区已有5家企业准备介入海参加工,这5家企业2013年加工量有望达到1万吨,南参被恶性压价的局面将得以缓解。
北鲍南养的启示:北参南方“定居”为时尚早自1995年开始,鲍鱼产量快速提升的背后推手是“北鲍南养”,而鲍鱼品质变化则是鲍鱼从“客居” 越冬到迁徙“定居”的主要原因。1997年,辽宁省科技人员从日本引进商品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进行杂交,每平方米产苗达5000多头,而非杂交生产仅1500头;1999年荣成市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山东寻山水产集团总公司成功完成北方皱纹盘鲍与日本虾夷盘鲍远源杂交。杂交改变了鲍鱼的习性,杂交鲍适应水温上限和下限均提升了2度左右,鲍鱼最终从“客居”变成了“定居”。
北鲍在南方最终“定居”倚赖于杂交鲍的出现,而在确认杂交标的之后,从试验到杂交鲍推广又需经历了数年时间。我们在本次霞浦调研过程中也了解到,南方尚未寻找到适合杂交的海参品种,北参要在南方“定居”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