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关注水产品出口。中国是水产品出口大国,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水产品出口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但是进入2012年,水产品出口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多个市场出口额呈现负增长,连续多年稳定增长的欧盟市场,自去年下半年起出口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今年降幅继续扩大,水产品主要出口省份增速均有所放缓,福建、浙江出口量大幅下降。水产品出口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一起到水产品出口大省—广东去看一看。
2009年春节刚过,湛江海关遇到几批从美国进口的特殊物品。报关单显示,这是几大袋海水。
广东广东南临南海,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为什么还会有会有人进口海水?
为谨慎起见,海关科研人员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这几大水袋里面的液体的确是海水。
进口海水,这在中国海关还是头一遭。
那么,究竟是谁买下的海水?为什么要舍进求远从美国进口?这批海水的用途到底是什么?就在工作人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在两百公里以外的阳江,李若峰也如坐针毡。
李若峰:虾已经到了这边,但是没有这个水来配套。
原来,李若峰所在的公司当时向美国夏威夷海洋生物研究所购买了一批对虾虾种进行试验。
李若峰:从美国来的亲虾怕中国水土不服,从美国进口夏威夷的原装的海水就是让他们更好地来适应这个环境。
为了这个试验,光是进口海水就花了这家公司三万多元。这洋亲虾为什么如此金贵?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养虾国,为什么这家企业自掏腰包进口亲虾做实验?莫非现在虾的产量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海惠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阮伟强:现在还高,我们那边都没那么高,要不低一点。
虾农:那不行,我们这边都是这个价。
阮伟强是广东一家水产品企业的负责人,最近正在忙着跑虾塘收虾苗。
阮伟强 :我们买大量收购,批量的收购,一次都是几万吨,几万斤这样子,你能便宜几块钱,便宜能5毛钱没有?
虾农:不行,反正你来了,要的量这么大的话,就低两毛钱。
虾农:老板,今年虾不好养。百分之七十抓出来全没用了。饲料又涨价,天气又不好,成活率也不高。
阮伟强告诉记者,今年虾的成收受气候影响有所下降,价格也水涨船高。
阮伟强:每个厂他们都会,每个厂都会派人除了到那个专门的市场去采购,还会去基地那边去抢购,还会跟虾农他们都会有一些,提高价格
阮伟强的这家企业的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市场,欧债危机以后,企业的出口业务也受到冲击。
记者:降幅大概有多大?欧美这一块。
阮伟强:30%左右。
记者:那一块占我们的比例大吗?
阮伟强:都是50%左右吧,
阮伟强很希望能够多接些订单来缓解欧洲市场对企业的影响,但又担心原材料价格波动过大,只能接金额低,时间短的订单。
阮伟强:因为你也不知道下半年虾的价格会到什么程度,因为天气变化对虾的那个原材料的收购价格影响也很大。
不止是阮伟强,记者走访的其它水产品企业都在接外单的时候会特别注意控制订单的周期和数量。
阳江万事达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桂奇:只要接一些短期的,大的单子,长的单子是不敢接的。
广东顺欣海洋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织:以前定单下到会半年,甚至一年都有。现在下来定单主要是一个月到三个月。
广东省某海产公司总经理庞先生:我们现在接单十个十个接,以前这一百个都无所谓,现在不敢接多,就一个一个走。 庞先生做了20年海产品生意,之前产品绝大部分都销往海外市场,但现在只有40%能出口。
记者:(国外)市场现在还做呢?
庞先生:有,比较少。他们西方还是比如日本,他们的价格都下降了下降很多。
雪上加霜的是,这家企业去年抢购的原材料现在已经全部用完,现在虾又减产,只能少量进货,维持基本生产。
庞先生 : 暂时不敢停,收点(虾)补充, 公司的利润很薄很薄,根本没有利润,只有养活工人而已,现在亏本养他们,
农业部渔业部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9.3%,我国水产品出口额占全球水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4.8%,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但是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一季度我国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量55.11万吨、同比下降8.93%,出口额28.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18%。其中,贝类、对虾、罗非鱼、鳗鱼、大黄鱼等名优养殖水产品作为一般贸易主要出口品种,出口量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形势不容乐观,其中对虾出口量下降33.6%,出口额下降21.9%。而作为水产品出口大省的广东,情况也并不乐观。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屈家树:我们今年前五个月也就是1到5月吧,广东全省的水产品的进出口的总额是27.22万吨,出口量呢是减少了,大概减少了5.26%,
在屈树军看来,水产品出口额下滑首先是受到欧债危机影响。海关数据显示,连续多年稳定增长的欧盟市场,自去年下半年起出口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今年1季度降幅继续扩大,出口数量减少11.15%,出口额减少3.22%。预示着欧债危机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可能已经开始显现。
而因为受到天气和病害影响而导致原材料的减产,这也成为制约水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屈家树 :对虾就下降了6.9%,那么罗非鱼就下降了2.4%,烤鳗是下降了21.4%,
不仅如此,和其它所有中国制造的行业一样,由于成本不断上涨,中国水产品出口遭受到来自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挑战。
屈家树:特别是越南跟泰国的水产品的出口是异军突起,把这个国际市场的这个水产品的进出口的份额占到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使我们面临更加激烈的这个竞争。
一方面是外部市场需求的萎缩,一方面是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出口遭遇困境也就成为必然,一季度同比下滑8.93%的数据更是显示了问题的严重性,尽管二季度形势有所转暖,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面对危局,水产品企业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突围呢?
记者:今天的怎么样?价格怎么样?
广东省某海产公司总经理庞先生:价格还不是很好。
庞先生每天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和分布在全面各地的销售人员联系,了解当地的销售情况。
庞先生 :没有办法,只有我们转型了,转到做内销了。
阮伟强也开始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尝试开拓内销市场,在市中心建起了这个海产品超市。
阮伟强 :因为国内的市场也是很大,我们把这个超市看作一个生产,做国内的。
记者:现在咱们内销这一个比例占到销售多少?
阮总:现在还比较少30%左右吧。
阮伟强乐观地认为,和欧美市场的不景气相反,国内市场正处于上升阶段。
阮伟强:现在出口因为很多因素也决定把那个成本加大了,反而内销市场比较大,量也比较多,也比较容易做一点。
但是转战国内市场更早的庞先生对内销的感受却没有那么乐观。
庞先生每天在电话里最关心的就是销售回款的问题。做了二十年水产品外贸的他发现,与国际贸易相对便捷的交易方式相比,进入国内的大型零售企业,货款结算有一定期限的账期,这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庞先生告诉我们,出口产品的品牌在国内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还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庞先生 :比如价格,他们一开始打开市场要便宜一点。
更重要的是,在出口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国内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就在他所在的一个城市,出口转内销的水产品企业就有一百多家。
庞先生 :市场竞价很厉害。很困难那种的,我们也想办法把这个产品做好,也要跑出一条路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