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油消费量居全球首位,人均消费量稳步上升。2011年中国食用油消费量3050万吨,占全球20%.我国1986年以来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年均增速6.7%.自2004年以来增速逐步放缓,预计未来将维持2%-3%的增长。
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1年人均消费量20.4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日韩。考虑到膳食结构的差异,大幅上升的空间有限。
我国食用油以国内生产为主,棕榈油依赖进口。大豆油是我国生产的最大的食用油品种,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另有130吨进口。棕榈油依赖进口,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印尼口。
花生油、菜籽油几乎完全来自国内生产
我国的大豆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我国大豆进口量呈现逐年增加,2000年以后大豆进口增速上升,大豆进口占比从以前的20%上升到现在的80%.目前中国每年大豆进口量6000万吨,占全球贸易量的2/3.美国、巴西、阿根廷是主要出口国,占全球出口量的90%以上。
我国80%以上豆油消费直接或间接依赖进口。我国进口大豆全部用作压榨;国产大豆主要用于豆制品消费。加上130万吨豆油进口(来自巴西、阿根廷),我国市场上消费的豆油,至少有80%直接或间接(进口大豆压榨)来自进口。
大豆压榨利润测算。压榨收入66%来自豆粕,因此豆粕价格对压榨利润影响更大。近3年来国内压榨平均盈利水平持续走低,09年为317元/吨,10年下降到176元/吨,2011年以来大豆压榨持续亏损,亏损时间的占比近两年也大幅上升至50%以上。
豆油价格展望:未来半年豆油价格易涨难跌
供给: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上升,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国因气候不佳减产,库存消费比处于较低水平。
需求:下半年节假日密集,加之冬季季节效应;菜籽油、花生油调价后,豆油比价优势突出;压榨企业提价意愿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