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和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今后几个月食品价格将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总体涨幅波动不会太大。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79个百分点。与前几个月相比,食品价格上涨对CPI贡献进一步减弱。
专家和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今后几个月食品价格将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总体涨幅波动不会太大。虽然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会逐步传导到国内,但由于总体偏弱,输入性通胀短期不会出现,预计全年CPI将明显低于预期目标。
一、食品价格回落明显,对CPI贡献趋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食品价格上涨2.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79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1.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0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6.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48个百分点。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蔬菜价格同比涨幅的缩小,以及翘尾因素由上个月的0.6个百分点下降至本月的0.2百分点,都成为9月CPI下跌至“1时代”的最主要原因。
2012年9月份中国?寿光蔬菜价格指数价格定基指数为103.86,比上月124.92下跌21.06个百分点,环比跌幅16.86%,同比涨幅为5%。各蔬菜类别价格大都环比回落,其中跌幅明显的类别有:白菜类、瓜菜类、甘蓝类、菜豆类、跌幅分别是38.77%、33.10%、19.67%、14.65%。
国家统计局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10月上旬与9月上旬相比,大白菜、油菜等蔬菜的价格下跌较快,分别达到26%和20%,猪肉(五花肉)、牛肉上涨较为明显,分别达到1.8%和4.3%。
对于蔬菜价格的下跌,山东省商务厅的分析认为,9月蔬菜价格未能延续前两个月的上涨势头,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主要原因是9月份以来全国各地大都天气晴朗,未出现灾害性天气,蔬菜生长良好,正值蔬菜成熟收获期,秋菜集中上市,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蔬菜价格持续下降。
一些专家认为,9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价格等同比涨幅有所扩大,对CPI的推动作用渐强,今年以来第二次超过食品类价格的推动作用,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核心提示:专家和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今后几个月食品价格将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总体涨幅波动不会太大。
二、农产品价格降幅明显,预计年内逐渐稳中有升
记者在济南等城市采访了解到,国庆节后鲜菜、鸡蛋和禽肉等农产品普遍走势平稳,包括鸡蛋、猪肉等在内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均比节前有所回落。一些养殖户和贸易商认为,年内后几个月农产品价格无明显上涨动力,临近年底将有小幅上涨,但总体涨幅平稳。
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进入10月份后,蔬菜价格继续回落,10月1日至7日全国菜价格环比下跌。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均价为每公斤2.90元,环比下跌1.7%。分品种看,大白菜、菜花、西葫芦、西红柿和莴笋周均价跌幅在10%至15%区间。
鸡蛋价格在前期出现快速上涨,但节日因素消失后价格下跌明显。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7月下旬开始全国鸡蛋价格持续上涨,9月底以来出现明显降势,近日降速有所加快,9月29日至10月11日,全国鸡蛋价格连降13天,累计降幅为3.6%。目前全国鸡蛋价格基本与2011年同期持平。
10月份以来,全国蔬菜价格以降为主,其中叶类菜价格整体降势较为明显。与10月1日相比,10月15日,近八成监测的蔬菜全国价格下降。其中,菠菜、油菜、生菜、大白菜等叶类菜价格降幅较大,分别为17.5%、13.7%、11.6%、10.3%;四季豆、黄瓜、土豆、胡萝卜等品种价格降幅也在5.0%以上。菜椒、尖椒价格上涨较为明显,涨幅分别为7.2%、7.5%。
济南金乡山阳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孟凡波说,虽然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菜价略有上涨,但近期菜价总体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供给相对平稳,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此外,近期国内一些主要农产品生产地天气因素较好,没有出现极冷极热的天气。
孟凡波认为,今年后期如果不出现天气剧烈变化,以及简易大棚和高温大棚的蔬菜上市,将使得后几个月的农产品供给较为充足。“预计今后几个月的鲜菜价格稳中有升,这主要是一些反季节蔬菜带来一定的价格上扬,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
卓创资讯生猪行业分析师刘丽说,近期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后,在双节过后开始有所回落,但幅度并不大,目前猪粮比在6.2:1左右,大部分养殖厂都处于略有盈利状态。从供需情况来看,一些屠宰厂反映,双节过后猪肉销售下降近2成,“冻品更是没人买”,虽然南方制作腊肉等猪肉需求有所增加,但总体来看作用不大,预计今年剩下的2个多月时间猪价将持续保持低迷状态。
一些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接近年底进入居民家庭采购旺季,农产品价格可能会迎来一波反弹,但如果没有受到恶劣天气影响,充足的市场供应将使价格上涨有限,农产品价格总体稳中有升。
核心提示:专家和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今后几个月食品价格将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总体涨幅波动不会太大。
三、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全年CPI或大幅低于目标
专家认为,虽然前一段时间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量化宽松政策刺激本地经济发展,但从国内对包括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实际需求来看,输入性通胀不会对我国物价稳定造成太大压力,对消费品价格的传导因素短期不会出现,预计全年CPI将低于调控目标。
商务部和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欧元区及中国经济数据不佳,引发市场对原油需求前景的担忧,导致纽约和中东原油价格下挫;美国原油库存增加超出市场预期,也对原油价格构成打压。同时,前期美国大旱对全球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正在削弱,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豆油、大豆和小麦最近期货合约收盘价周平均每吨为1115美元、567美元和321美元,环比分别跌8%、4%、3%和1%。
对于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少专家认为,对国内物价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影响并不大。张卫国说,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在短期内还难以发生很明显的作用,现在国内产能过剩和库存消化,表明中国经济也在不断地趋向稳定复苏的态势,这一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不会立刻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需求增加。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表示:“虽然美国QE3及欧洲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操作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但由于国内需求仍然不振,对国内物价的传导作用可能并不明显。近期随着国际油价涨幅回落,10月份国内成品油价可能迎来一次下调。”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华也认为,目前实体经济整体增速不佳,目前来看仍不会有太大改观,这决定了需求不会大幅上涨,从而全年CPI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宏观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连平预计,全年CPI同比上涨2.8%,虽然年未物价可能有所回升,但全年物价上涨压力相比去年仍是明显减轻。但根据物价运行的规律,明年物价可能又将进入新的一轮上升周期,这需要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