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艰难:做公益比从影20年吃过的苦还多
“那点自尊和那具面皮,是被海啸撕烂的,所以做啥都是真孙子在那做。我一直期望的,是壹基金能够独立成长,不用怜悯和同情。”——李连杰
40岁之前的李连杰是骨子里很傲的年轻人,从来不求人。“你可能不喜欢我,你一定喜欢我帮你赚钱。”他在香港、在美国拍电影都是这种心态,所以他从不去领奖,也不去颁奖。
但是,当他走上公益这条路时,却立刻从“爷爷”变成了“孙子”。他到处求人,求政府、求企业界、求同行好友、求百姓。2007年,他两边的头发全白了,后来拍摄《海洋天堂》里那位辛酸的父亲时,他甚至不用染发。
2006年,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首映式上,李连杰第一次公开说起他的“壹基金”计划,他局促地一次次感谢,一次次鞠躬,恳请现场嘉宾、媒体和观众支持慈善事业。他谦卑甚至略显失态的表现,令现场主持错愕不已,也一度被误认为是去“搅局”的。
在《投名状》剧组,李连杰不但把导演陈可辛、主演刘德华、徐静蕾等人发展成“壹基金”的义工,连每天的剧组通告中都加入“请多多支持壹基金”的字眼。这种见缝插针的宣传方式非常奏效,到剧组杀青时,即便是剧组的司机都非常清楚什么是“壹基金”。
李连杰还频频在企业家聚会上露面,不仅希望吸纳更多的商业机构捐款,他还希望他们鼓励员工参与、使慈善成为公司文化中的一部分。
除了传递公益理念、号召捐款,李连杰的壹基金还有更难的路要走。
当时,挂靠在中国红十字总会下的“壹基金”只不过是中国红十字总会下属的一个筹款计划,并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由于在身份等方面长期面临困境,加上壹基金的模式在中国没有先例,壹基金还曾传出面临被中断的可能。于是,李连杰及其团队走上了谋求独立公募基金身份的道路。
2008年10月,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以私募基金会的形式注册成立,作为“壹基金计划”的项目执行机构,接受红十字会的年度审计。
2010年12月3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在深圳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宣告了壹基金的真正独立。此后,“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及“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进行了清算注销,其项目、资金及工作人员由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承接。由此,壹基金拥有了独立从事公募活动的法律资格,可以自主开展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NGO组织。
转型之后,李连杰主动提出壹基金“去李连杰化”,他认为这样才能实现壹基金的可持续运营。“过去谈起壹基金就会说到李连杰,说到明星效应,以后我们要拿品牌、拿项目说事。”壹基金秘书长杨鹏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