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面对黄家驹这样的音乐人时,会有人觉得上帝待人存有偏颇。黄家驹的存在对于摇滚音乐有很多贡献。黄家驹创立并成就了Beyond,最终却也Beyond了Beyond,这或许也是Beyond这支乐队最为吊诡之处。

Beyond在1989年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
进入主流乐坛:尴尬《俾面派对》
时间:1987年—1991年
1987年,与陈健添的Kinn’s厂牌签约后的Beyond,发行了他们第一张正式的EP专辑《永远等待》,以及第一张正式的大碟《阿拉伯跳舞女郎》,次年则推出了第二张专辑《现代舞台》。由于当时摇滚乐在香港主流乐坛的边缘化地位,以及Kinn’s厂牌在商业运作上的投入不够大,也使得既开始尝试主流流行创作,又保持一定地下摇滚本色的Beyond,其位置显得非常尴尬。一方面是当年人数虽少但支持度很多的地下时期的歌迷开始疏离他们,另一方面则是在主流乐坛依然缺少足够的知名度。
1988年,Beyond与当时新设的厂牌新艺宝签约,这也成为他们事业生涯的转折点。新艺宝偏重日本唱片工业的包装和企划模式,也势必改变了Beyond的音乐走向。即使Beyond在这个时期为主流所知,并且推出了奠定他们地位的诸多传唱金曲,也正是因为在音乐上的单薄,因此被许多人诟病他们在摇滚精神上的欠缺。
不过,《秘密警察》中的一曲《大地》,却从此让Beyond名声大振,凭借着迥异于同时代香港主流流行乐的历史大视野题材,独树一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黄家驹在旋律谱写上的天赋,使得作品有着极高的传唱度,让另类的主题和好听的旋律结合到了一起。比如歌颂母爱的《真的爱你》,歌颂父爱的《报答一生》,为曼德拉所作的《光辉岁月》,以及以和平为题的《Amani》等等。
一个优秀的音乐和乐队,显然是无法在这种模式化的状态下生活的。骨子里的摇滚叛逆神经,还是经常会让他们在香港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显得有些突兀,甚至格格不入。一首《俾面派对》,则很好地记录下Beyond身处这个圈子里的挣扎与苦闷。因为当时的Beyond由于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因此经常要被公司安排出席各种“俾面(赏脸)派对”,为了一些无聊的应酬,从而放弃自己享受音乐的时间。最终不得不服从的结果,也是身处香港这个娱乐圈的Beyond,永远无法彻底做自己的无奈。

Beyond在日本期间发行的专辑《乐与怒》的封面
转战日本:理想主义者的《厌倦寂寞》
时间:1991年—1993年
1991年,Beyond终于踏上了香港红|体育馆举行演唱会。而在这次演唱会上,来自日本Amuse公司的老板大里洋吉,因为对Beyond的技术和作品大为赞叹,与Beyond签下了四年的合约。并将这支已经在香港获得成功的乐队,带到了异国他乡的日本。
直至今日,Beyond为何选择去日本发展,仍然是一个让人觉得诧异的决定。即使是成员之一的黄贯中,至今也没整明白为什么要和一个日本经济公司签约,并且还要去日本发展。也许是因为当时的香港娱乐圈确实让黄家驹过于失望,才带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希望既能够在日本学习更多更好的音乐技术,又能够通过这个更大的平台,从而实现乐队更为远大的抱负。不过,就像成员叶世荣所说的,“慢慢我们才发现,日本也是一个以流行为主的市场,日本就是一个变大了好几十倍的香港。”
身处异乡,语言不通,孤独寂寥,再加上在音乐上并没有如当初想象的那样可以拥有自由的空间,也让那个时期的Beyond成员,在精神状态上,甚至要比之前在香港时期更为低落。到了根据黄贯中的回忆,在1993年6月前后,黄家驹甚至一度萌生了暂时解散乐队的想法。
在日本期间,Beyond共推出了两张专辑,分别是1992年的《继续革命》和1993年的《乐与怒》。虽然Beyond在这段日本的岁月,过得不堪回首。但至少从专辑的对比上来讲,其实这两张唱片的确要相比新艺宝时期的他们,成熟和进步了不少。
Beyond本以为日本音乐市场更成熟,却发现日本乐坛不过是香港乐坛的放大版,想专注做音乐不愿在香港参加娱乐节目的他们,到了日本还是要参加“俾面派对”,以致于最后黄家驹1993年6月24日在参加娱乐节目时发生意外,并且最终在一周后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