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全区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治理大整改行动方案》,从2012年2~8月,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区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早发现安全风险,针对问题多发场所、单位和监管薄弱领域以及重点品种开展治理和整改,使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
全区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治理大整改行动涉及“四品一械”,即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在食品安全方面,包括种植养殖、生产、流通、餐饮等四个环节和生猪屠宰、进出口食品领域。分为制定方案、企业自查自纠、排查治理整改和总结等4个阶段。主要采取六项工作措施:
一是落实企业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有关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并落实原料查验、索证索票、全程追溯、检验合格出厂、产品召回、不合格、变质、过期产品销毁等制度,提高企业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水平。落实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加强对“三废”排放的治理,规范餐厨废弃物的管理,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次生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体系。实施壮瑶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促使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开展生产经营。推广标准化种植养殖模式,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三是强化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药品特别是高风险食品药品、国家基本药物的监督抽验,增加抽检频次,扩大抽检范围,大力推广应用快速检验技术,及时发现问题食品药品。制定针对环境污染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强对主要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食品中的有害因素的风险监测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四是加强监管,严惩违法行为。加大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和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不合格食品药品实行下架、退市,责令企业召回。按照从严从快原则,严厉查处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
五是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制定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实施诚信分类监管。建立红黑榜制度、失信惩戒制度和企业安全信用档案,并实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增强企业自律意识,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六是完善食品药品医药产业政策。调整完善全区食品医药产业发展政策,鼓励资源优化组合,实行同行业兼并重组,发展现代食品医药物流,进一步解决全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多、小、散、低”的格局,促进食品医药产业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