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赵县以推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这一难题。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402家,辐射带动8万余农户,年带动农民增收4500余万元,形成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强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
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该县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着力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好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帮扶、培育,促其实现“组织民办化、经营实体化、生产标准化、机制市场化、运作规范化”。农口部门积极组织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开展产品推介和技术交流,推介产品,培育品牌,开拓市场。通过“赵县合作经济”网站, 收集发布行业政策、价格走势、市场供求、科技服务等信息,用现代营销手段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接轨。
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培育农民的市场观念,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的“孵化器”。按照市场准入要求,合作社制定生产技术***作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牌,与家乐福、京客隆等大型超市进行对接,已拥有各类注册品牌15个。通过成立梨果专业社,梨农的质量意识、包装意识和品牌意识显著提高,主动开展标准化生产,提升了赵县梨果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宋城村原有十几户种植大棚菜,通过专业社的带动和服务,两年多时间建起大棚380余个,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首选产业。食用菌产业合作社成立后,聘请省食用菌协会、省农科院专家开展技术讲座,激发了当地群众的种植热情,发展种植户1200余户,种植面积达30万平方米,年为农民增收1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