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武城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61个,平均每个乡达到9个,其中,达到“五有”标准的21个;固定资产8256万元,社员744个,标准化库房7101平方米;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880台,大型配套机具836台套。2011年作业服务总面积105万亩,服务纯收入3130万元。
抓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一是积极向各级领导宣传,让领导认识到农机合作社是农业发展的必然和必须阶段,发展农机合作社能够有效地弥补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农业管理的不足。二是充分利用电视新闻媒体搞宣传。在武城县电视台连续举办了15期农机合作社知识讲座,让合作社建设的意义和好处家喻户晓。三是印发宣传手册、明白纸等文字材料8000多份,到乡镇、村庄、赶大集进行散发、宣传,提高农民群众加入、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
抓培训,提高社员整体素质。一是组织社员走出去,开拓视野。武城县农机局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组织合作社社长参加济南举办的制博会,今年又组织了部分合作社的社长到郓城参加了全省的新机具推广演示会。二是举办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全县连续召开5次现场观摩会,对合作社社员进行现场培训;连续举办了4期培训班,培训合作社社员300多人次。三是分6批次组织社员参观典型合作社,相互交流合作社的建设、经营和管理经验。
抓扶持,提高发展动力。一是多方努力,把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列入“两区同建”总体规划中,其中李官屯社区、萱草社区、漳南社区和东升社区正在落实中。二是积极推进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帮助合作社流转土地,其中金城、文起、民心、富民、丰茂、农乐等6个合作社已流转土地面积5600亩。三是农机补贴政策重点倾斜。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把农机合作社放在我局制定的“九个优先”条件的首位,享受优先申请、优先补贴、优先满足的权利。
抓管理,提高建设水平。一是协助合作社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做到明明白白,在硬件设施上做到机车有库、农具有棚,有一定规模的停放场,具有相应的农业机械维修保养条件。二是将农机合作社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纳入正规管理,挂牌办证,定期检审,确保安全生产。三是认真受理、处理有关投诉,维护农机合作社的合法权益。
抓典型,推广成功经验。重点培育扶持了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学习,起到了较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一是以民心合作社为典型,推广村干部充分发挥群众威望高、组织能力强、善于协调处理问题、号召力强的优势,组织有机户创办农机合作社的经验。二是以金城合作社为典型,推广合作社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按照“五有”标准搞建设,迅速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三是以丰茂合作社为典型,推广合作社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弥补农机服务季节性缺陷,增加合作社成员个人收益,增强合作社凝聚力和发展活力的的经验。四是以建德合作社为典型,推广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推进土地成方连片,实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的经验。五是以乐农合作社为典型,推广把合作社办成农机化新技术新机械的示范基地,采用辣椒、粮食兼作新模式,推动农机、农艺相融合,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