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合作社 > 合作社建设 > 浙江省台州市实施强社工程 全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返回首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施强社工程 全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时间:2013-01-25 11:36来源: 作者:收藏

  浙江台州作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祥地。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力量和农民增收的助推器。但是,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经营规模细小、经营人才缺乏、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为此,近几年来,我市以实施合作社强社工程为总抓手,不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  一、注重素质提升,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公信力  素质培育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强社工程的基础。我市围绕合作意识、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和市场意识等培养来推动合作社素质提升。  (一)增强合作意识。从2005年开始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出台了《台州市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指导合作社在章程、组织结构、成员账户设置、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并实施动态监测制度,对不符合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合作社取消资格。目前,市级规范化合作社802家。  (二)增强质量意识。组织合作社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指导合作社建立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督追溯机制,树立以品质占有市场的生产经营理念。目前,全市有827个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958个合作社建立农业生产记录,686个合作社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安全检测体系,取得有机食品认证21个,中国绿色食品认证84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13个,获得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121个。  (三)增强诚信意识。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工商、农业、金融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探索,开展试点,建立信用数据库,推进合作社信用建设。目前,路桥、临海已初步完成合作社信用评价试点工作,对300多家合作社评定了信用等级,其中A级合作社126家,AA级合作社48家,AAA级合作社8家。温岭、黄岩、仙居、三门等地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四)增强市场意识。积极实施合作社品牌建设战略,以品牌促产业提升,以品牌拓产品市场,品牌已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全市合作社注册商标751个,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7个、台州市著名商标27个,合作社农产品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浙江省名牌产品14个、台州市名牌产品34个,涌现出“玉麟”西瓜、“忘不了”柑桔、“绿牧”草鸡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  二、注重机制创新,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力  机制创新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强社工程的重要手段。我市以龙头推进、联合重组、模式应用来推动合作社机制创新。  (一)强化龙头推进。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按照示范性、骨干型和龙头型合作社的要求,实行分步推进,择优培育,把示范社、骨干社培养成合作社的骨干力量,把龙头型合作社培养成合作社的领导力量。目前,全市建成省级示范性合作社124家,年经营收入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骨干社116家,年经营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社13家,其中1亿元以上的有4家。这批强社去年实现总收入25.8亿元,占全市合作社总收入的37.9%。  (二)强化联合重组。一是探索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动市政府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设立与登记若干规定》,指导一批省级示范性合作社牵头组建联合社,突破了联合社登记的法律障碍。我市已成立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有62家合作社参加。联合社产生为合作社提升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必将推动合作社转型升级。二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2007年温岭市成立了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2008年市县两级都组建了联合会,并开展社员培训、行业协调、会计代理、农业投入品采购等服务。三是指导合作社开展重组。黄岩西乡果蔬科技合作社开展重组试点,对内完善组织架构,建立总社、分社二个管理层次,分社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外引进工商资本,建立合作社配送中心,实施农超对接,形成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合作社主导产品紫莳药的价格从原来的3元/公斤提高到现在的30元/公斤,合作社年销售收入从500多万元增加到5000多万元。  (三)强化模式应用。根据主导特色产业的特点,探索和总结壮大社员规模、基地规模和产业规模,及合作社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等多种提升发展模式,实行因社制宜、分类指导,推进机制创新,有效地推动合作社做大做强。对兼业农民为成员的合作社,推行天台县鑫达蜜梨合作社的“合作社+农户”为主的传统模式;对专业农户为成员的合作社,推行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的“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的模式;对工商资本投资领办的合作社,推行天台县禾百农养鸡合作社和浙江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合作社+农户”为主的模式;对粮食农机服务类合作社,推行路桥区金穗粮食全程机械化合作社的“全程服务”模式。  三、注重要素破解,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  破解要素制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强社工程的关键。我市制定相关政策,专题破解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不足问题。  (一)破解土地制约。200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意见,鼓励合作社承包土地,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合作社,促进合作社基地规模扩大。目前,全市有795家合作社流入土地26.76万亩;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50家,土地作价入股7600多亩。同时,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解决本地土地资源不足。全市有58家合作社组织专业农民外出创业,发挥组织、资本、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在外建立基地15.6万亩。如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追着太阳种西瓜,在海南、广东、江西等地建立2.37万亩基地,走出国门在缅甸建有6000亩基地。  (二)破解资金制约。2009年市政府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并出台了《关于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的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做好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有效地缓解合作社融资难问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大对合作社的贷款扶持,给577家合作社授信6.82亿元,累计发放贷款6.28亿元。探索商标质押贷款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质押贷款,设计适应合作社需要的金融产品。临海市涌泉信用社与浙江忘不了柑橘合作社签订以“忘不了”商标权质押借款合同,授信1000万元。开展农村资金助社试点,先后组建临海市涌泉镇忘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和温岭市箬横玉麟农村资金互助社,筹集股金730万元,累计放贷3500万元。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市农业银行和市农业局联合举行金融服务“三农”推进会,加大对合作社的信贷支持。  (三)破解人才制约。我市通过培养乡土人才、引进大学生等方式,逐步破解合作社人才短缺这一难题,为现代农业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开展经营人才培养。把合作社成员纳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分期分批进行培训,推动社员素质提高。近五年,全市共培训合作社人员5.8万人次。二是加强带头人培养。送派合作社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培训或接受学历教育,把合作社人才纳入市、县两级拔尖人才和农技标兵的评选,鼓励和表彰乡土人才在合作社创业创新。全市有32名合作社带头人被评为市、县拔尖人才,有550名合作社带头人被评为市、县农技标兵,合作社乡土人才占全市总数的70%以上。三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合作社创业就业。落实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解决大学生到合作社工作的政治经济待遇,在合作社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他们提供实践基地和观摩平台。全市有58名大学生领办合作社,一批由大学生领办的合作社具有较强的成长性,并逐步成为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