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合作社 > 合作社建设 > 进村入社 真抓实干 大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浙江省宁波市江 返回首页

进村入社 真抓实干 大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浙江省宁波市江

时间:2013-01-25 11:36来源: 作者:收藏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提升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经工商登记注册并在区农水局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96家,新增2家,入社成员1844人,其中农民成员1753人,占95.07%,联系带动农户5327户,合作社联结的基地面积11612亩,其中核心基地面积4513亩。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12家,注册商标13个。全区市级示范社达到6家,区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2家。现将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措施    (一)真抓实干,入社排忧解难。根据局党委“进村入社排忧解难”活动,我们走访农民专业专业合作社42家,组织了2次座谈会,并将指导重点放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和提升。对有意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抓好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有步骤、有计划的分批进行指导,促进各社财务规范化的同时,送上政策扶持、项目申报等服务,促进各社的壮大、规范,朝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我们对前来咨询农户、组织,热情接待、热心服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问题、管理问题、财务问题、项目建设提供具体的指导。    (二)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升级。一直以来,我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十分重视,在坚决贯彻落实省市级政策的同时,出台具本区特色的扶持政策。我区的扶持政策以扶强扶大为目标,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今年,市、区两级财政光对示范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性以奖代补、农超对接、会计代理等扶持资金就有37.9万元。另外,我区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优惠政策、信用政策以及农业产业政策来引导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转型升级。    (三)加强培育,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牵线搭桥,结合各种展示展销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机会,推荐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扩大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知名度,加强品牌培育力度。一年来为近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了10多个展示展销平台。利用《今日江北》等电视广播媒体,聚焦“进村入社”活动开展情况,并运用农民信箱、《江北农经网》、《江北新农村》等各种渠道与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所需所求的各类信息。    (四)培树典型,发挥示范作用。继续发掘我区具有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财务规范指导,管理规范指导,组织示范社的创建和规范社的评选。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的分析和指导,不断促进我区这项工作的提升。今年通过镇、街道推荐,考核验收小组的综合评定,我区从7家申报的合作社中择优选了5家,促进了我区规范社这项工作的健康开展。另有2家区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发挥产业优势,取得了市级示范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誉。同时,市农业局组织了对我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复测,5家市级示范社进行了复测,4家获得通过。对18家区级规范化进行了监测,获通过13家,2家建议进一步整改,3家取消了规范化资格。    二、主要成效    一是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目前绿艳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品种已由单一转为多样化,不但有葡萄、黄花梨,还引入了草莓和猕猴桃等受市民欢迎的品种,其中葡萄种植面积有0.14万亩。在其辐射带动之下,周围区域的葡萄等高效益作物种植面积明显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洪塘街道万亩精品水果基地的建设,使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是促进科技水平提高。生产过程中标准化的推广,金融扶持政策的倾斜加速了合作社的融资,使合作社改变种植方式,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成为了可能。例如,多年来,绿艳果蔬专业合作社先后引进了10多个葡萄品种,种植的夏黑葡萄在国家、省级评比中获得金奖。该社去年又将葡萄大棚由传统竹棚改为钢棚,每亩投入资金5.3万元。钢棚的每亩造价虽然比竹棚要高出4万多元,但使用钢棚后,大大提高了棚内的密封性和保温性,使葡萄成熟提前了1个月,这对提升市场占有率和亩产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抱团闯市场理念,稳定了农民的销售渠道,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对话权,同时,通过专业的技术管理与抱团的销售团队,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益的增加,使农民社员在产品提供环节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也带动了周边非社员农产品的销售,促进了农业整体增效,农民增收。    四是促进服务水平提高。积极实行“六统一”服务:即统一供种、统一农业投入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培训和技术服务,统一品牌和包装,统一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为会员采购农膜、农药、滴灌等农业生产资料,比市场价格低10%左右,起到了合作的凝聚作用,也促进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三、存在不足    一是经营规模较小,偏重生产领域。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少,带动农户和辐射范围有限。平均每家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仅13人。从产业覆盖程度来看,主导产业联结面小而狭窄,平均每家专业合作社的联结基地面积仅120亩,绝大多数以水果水稻、花卉苗木、竹笋茶叶种植业为主,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和开发新兴产业的较少,带动效益不够显著。    二是运作不够规范,社会影响不大。除少数发展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外,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低层次的家庭作坊式的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有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生产联合服务。同时,在组织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方面,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操作办法和议事规则,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即使有也执行的不严肃,无约束力,导致成员对合作社的期望值不高,社会影响程度不高。    三是缺少经营人才,辐射效应欠佳。发挥关键作用的“能人”素质问题是决定合作社能否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能人”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合作社成员中高中以上的学历的人员不到10%,懂经营、会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强的“能人”相对稀缺,能发展成为省、市级示范社的“能人”更是寥寥无几。由此导致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体技术含量偏低,仍处于农产品的初级生产阶段,缺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下步打算    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紧紧依托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发挥其营销、信息、技术服务等职能,实现分散农户与市场的有机对接,通过农业生产经营制度的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步建立起“农业企业化、农民职业化、报酬工资化”现代新型农业运作机制。为此,当前重点应采取的对策为:    一是继续稳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应只追求数量的增加,而是数量、质量共同提高。一方面力促示范社的运作规范、财务规范、质量有保障,另一方面要扶大扶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指导、规范,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提升本区示范社的知名度。    二是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通过带头人的带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提升本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水平,在产业服务、技术推广、市场开拓上,具更强的凝聚力,保障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合组织秉承“自愿、自主”原则,推进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特别是在合作社数量比较集中、产业比较相似的地区,积极引导分散的小型合作社联合起来,进一步做强做大,产生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治理结构健全、分配制度规范、与社员利益联结紧密的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织。    三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的素质培训。在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开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培训,提高“能人”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市场开拓能力。通过培训努力造就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经营管理队伍。对在组织农民进入市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民收入中取得明显成效的领头人,列为本级后备干部行列,或者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氛围。    四是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服务。政府相关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良好服务。农业部门在摸清现有每家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分类排队的基础上,按照合作社的条例、示范章程以及示范社建设、规范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意见,引导各社针对本社存在的实际问题,研究制订实实在在的、合作社成员能够接受的、可操作的相关措施意见或整改办法,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促进健康发展。                                                                                                二0一三年一月十一日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