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合作社 > 合作社建设 > 湖南省资兴市滁口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思考 返回首页

湖南省资兴市滁口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思考

时间:2013-04-11 11:23来源: 作者:收藏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我市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几年,我市各部门各乡镇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在组织发展上积极引导,有效地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和标准,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使其在推动土地集约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但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如规模小、实力弱、组织化程度低、管理不规范、技术含量少、人才严重匮乏等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以点带面提一点小小的思考和建议。  一、基本概况  滁口镇位于资兴市南部,地处东江水库腹地,北连白廓乡,东接龙溪乡、黄草镇,南与汝城县文明乡、宜章县瑶岗仙镇相依,西邻清江乡,集林区、库区、矿区、旅游休闲区、边区于一体。全镇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32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1.42万人,其中移民人口8400人。全镇土地面积16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0万亩,耕地园地面积2万亩,水面面积2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大镇。近年来,滁口镇政府认真贯彻上级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精神,因地制宜及时贯切落实《资兴市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年的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坚持强力推进,着力提高,狠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我镇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5个,入社社员总数达到300余人,全镇各村基本都有合作社社员,村民对合作社的认识也有了长足的认识。合作社带动非成员数达1000余户,5000余人,农民收入明显好转,成员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合作效应日益凸显,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二、存在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真正是中央政策出台的早,地方落实的迟,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是从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成立的,虽近年来发展势头较猛,老百姓成立的积极性很高,但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广大农民来说还是新鲜事物,老百姓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也还处于朦胧状态。同时,各项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宣传和贯彻落实不够到位,合作社的创办人和管理者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政府管理合作社人员编制有限涉,管理人员管理经营有限,我们从事管理农民合作社的人员基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基本是摸着石头过河。同时,财政、金融、工商、税务、科技、农业产业化等配套管理服务不够具体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没有形成各行各部门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合作社创办初期经济基础脆弱,缺乏各种专业技术能人和内部管理能人。主要表现: 一是规模小、实力差。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有一定的经营场所和与其开展业务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经营服务手段,但经济、技术实力比较脆弱,缺少市场竞争力。二是合作社专业财会人员短缺和业务素质偏低,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现在合作社财务基本都是我们基层经管人员代为记账,而经管人员编制有限,没有太多时间及精力,没能严格地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办事,会计核算粗糙简单,财务管理欠规范。三是管理不规范,多数合作社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制定相应的经营、财务、会计和审计等工作计划和方案,没有按照章程规定召开相关会议,进行民主管理和决策。没有经常性实行社务公开,接受社员民主监督。四是部分合作社在创办理念上有偏差,成立合作社目的就是向上级有关单位“等、靠、要”为动机,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动机不真实,社员数额少而空的现象,管理机制形同虚设。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到位,管理能力有限没有真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程度不高,很多合作社产品包装、产品商标都没有。五是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成员的服务功能,化解农民生产经营风险,提高农民市场交易地位和谈判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还做的不够。    三、建议对策  (一)转变工作理念,加大扶持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是最直接、最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专业组织。近几年,市政府及上级部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相当重视,市经管局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经管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是因为市资金紧张缘故,上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扶持力度不够。滁口镇现有合作社5家,成立至今上级有关单位共扶持资金2.1万元,远远不能够满足合作社近千万注册资金需求。同时相关政策也基本落实不到位,农民筹集资金困难,涉农金融单位是门难进,款难贷,合作社生产发展用地审批手续审批难并没有很好的改观。  (二)明确政策思路,制定扶持规划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大批涌现,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因而无序发展、重复建设的情况很难避免。所以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过程应针对各地农业生产传统和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明确思路,拟定规划,突出扶持重点,扶持对象和扶持范围。制定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选项和项目管理办法,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引导带动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特色农业走上产业化发展轨道,切实促进当地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镇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其中柑桔2家,茶叶2家,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不仅不能够相互提携,资源共享,而且有相互恶意竞争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如何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产品优势,整合类似合作社,把合作社规模化、产业化,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知名度。让合作社成立一家就成功一家。  (三)突出扶持重点,促进规范发展  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一是重视引导和帮助合作社加强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合作社的成长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指导和辅佐,按照合作社处于新建起步、规范成长以及已较规范、需做大做强三种不同阶段,强调其对合作社成员培训投入的补助支持,充分利用我市劳动部门一户一产业政策,重点强化对合作社成员的培训,提高社员专业化水平。促进和保护合作社农户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其真正走上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的轨道。二是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支持专业合作社技术革新、创建“品牌”,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无公害化标准生产,加强技术技能知识培训,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综合素质。三是重视营销服务网络建设。支持专业合作社兴办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仓储、保鲜、运销设施设备和服务配送站建设,改善市场经营服务环境,促进生产和市场有效对接。大力鼓励支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网上超市。通过重点扶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引领者,从而促进传统农业实现转型跨越,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二0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