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合作社 > 合作社建设 > 榆林市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居全省第一 农业成为榆林市的一张新名片 返回首页

榆林市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居全省第一 农业成为榆林市的一张新名片

时间:2013-12-13 10:41来源: 未知作者:cehuabu收藏

  榆林市农科院近千亩马铃薯喜获丰收。

  提起榆林,人们总会想起煤矿和油气田。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近年来,榆林市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荒沙大漠、干旱少雨是它最真实的一面。随着能源化工产业的不断壮大,迅猛发展的工业更使农业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如何使占榆林总人口80%多的290多万农民早日实现小康,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榆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能源化工强市、现代农业富民”的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榆林市农业局局长王宏岩介绍,目前,榆林市农业整体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从今年起,榆林市将着力打造现代农业“500强”,即要在今后一段时期着力建设“百强现代农业园区”、“百强龙头企业”、“百强示范社”、“百强‘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百强家庭农场”。今年,榆林市新认定8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34个,居全省第一,市级园区达到31个,实现了县区全覆盖。各类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35家,形成基地45万亩,园区年产值12.3亿元。同时,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被科技部认定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到今年9月,榆林市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达到39.75亿元。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120家,总数达到3923家,居全省前列。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26574个,居全省第一位。遍布大漠的蔬果大棚和生机勃勃的农作物,使现代农业成为榆林市的一张新名片!

  山地苹果促增收。清涧县下廿里铺乡韩家塬,果农韩雪峰家,待装箱的苹果在地上堆起了一座座小山。48岁的韩雪峰介绍说,今年虽然赶上了霜冻,但苹果长势很好,他种的五亩多苹果,估计能卖上七万多元钱。榆林市的苹果栽培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发展高峰,栽植面积曾接近百万亩。苹果栽培主要集中在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这里海拔、温度、日照、昼夜温差、无霜期等均符合苹果适生区指标。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全国“苹果热”降温、果价大滑坡的大背景下,当地苹果尚未大量挂果就出现放弃管理,甚至毁园还田现象。

  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陕北生态治理成效的显现,榆林南部的多数县区已经成为陕西省苹果生产的最适宜区。2012年,绥德、米脂、子洲、清涧4县被省果业局组织专家认定为优质苹果基地示范县。作为榆林市南部山区的支柱性产业,山地苹果种植重新走上正轨,加速发展。说起榆林山地苹果的未来,张建军充满信心地说,“榆林市计划到2015年新增苹果60万亩,改造现有低产老果园40万亩,全市苹果总面积达到100万亩,总产量达到50万吨,优果率达到75%以上,鲜果贮藏能力达到40%以上。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增强果品加工能力,逐步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品牌化拓展新格局,使山地苹果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今年10月,从第六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优质苹果评选”活动中传来喜讯,在遭受历史罕见的花期冻害后,榆林市绥德县闫家渠满山红苹果专业合作社选送的寒富苹果获得金奖,清涧县韩家塬苹果专业合作社选送的富士苹果获得银奖,在该博览会“西部农资杯”果王大赛活动中,绥德县闫家渠满山红苹果专业合作社选送的一粒寒富苹果荣获二等奖,获得奖金5000元,获奖苹果现场拍卖人民币3000元。

  小土豆成大产业。马铃薯多少钱一个?这个问题在定边县科发马铃薯良种有限公司得到的回答是,5毛钱一个。该公司的总工程师龚万祥介绍说,“我们的马铃薯不是论斤卖,而是数颗卖,一颗***钱。”他所说的,是马铃薯的原原种,是通过脱毒试管苗的选育和快繁、组织培养等多种程序,培育出来的优良马铃薯种薯。在科发马铃薯良种有限公司的网棚里,十几位附近的农民正在手工收割着成熟的马铃薯。他们都有自己的耕地,农闲时过来“兼工”,每天可以有100元的收入。这里种植的是原原种,收获出来的原种还要经过大田的种植,才能收获出优质种薯。优质种薯统一销售给定边县的农户,种出的马铃薯才会走上蔬菜市场。科发马铃薯良种有限公司是榆林市规模较大的马铃薯育种公司,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脱毒试管苗1200万株、脱毒原原种1800万粒,脱毒原种4000多吨。该公司农艺师童宵丽介绍说:“我们生产的马铃薯种薯产量高、形状一致,品质好,一般能增产30%-70%。”

  靖边东坑镇黄家峁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优质胡萝卜畅销国内外市场。

  定边县是我省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也是全国马铃薯最佳优生区之一。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生产规模较大、薯类品质优良,多年来一直作为广大群众亦粮亦菜的主要作物。用传统的方法种植,马铃薯亩产约1000公斤左右,但在近两年实践过程中,定边县大力推广采用良种种植,亩产量能达到4000公斤左右,该县***井镇个别核心示范田创造了6715公斤的高产纪录。榆林市农科院院长常勇介绍说:榆林土地广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疏松,是中国马铃薯五大优生区和高产区之一,是全国马铃薯种植第三大市。常年种植面积340万亩,年产鲜薯350万吨,年加工转化能力120万吨。榆林马铃薯生产规模大、产量高、薯形好、品质优、口感佳,干物质含量高,深受客商青睐。

  大漠蔬菜闯市场。地处榆林市西北部风沙草滩区的定边、靖边两县,地势平坦,土地广阔,土质疏松,适宜规模种植。除马铃薯外,大漠蔬菜也是当地的特产。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造大棚示范基地,引导农民从大田农业向大棚农业发展。定边县***井镇和靖边县黄家峁镇是其中的典型。在***井镇助民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鲜花、番茄、甜瓜、草莓等多种蔬果姹紫嫣红、长势喜人。合作社经理李林军介绍说,2007年冬天,他承包了三户农民的130亩土地,先后投资280万元,建起日光温室17个,大拱棚9个,防虫网棚2个。2008年秋天,他又帮其他农民建温棚,提供苗子,提供技术。合作社将农产品统一销售,产品远销广东、湖北等18个省。截至2012年底,他的合作社服务到周边5个乡镇48个村2368户农民,种植大棚8100亩,平均每亩收入1.1万元。

  2011年,合作社成立了定边县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建设占地540亩,具有试验研究区、农业示范区、生产服务区、物流配送区和生态养殖区的产业园区。这里也是榆林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定边核心区。在园区采访时,一片整齐的新楼房正在建设,李林军介绍说,这里是未来的培训中心宿舍。每年,都有至少5000人次的农民来参观学习,该公司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促农增收的成功模式。

  据了解,定边县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46万亩,其中辣椒4.32万亩,平均亩产2400公斤,亩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蔬菜产业已经成为该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在靖边县东坑镇黄家峁村的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来自广州、香港等省区以及越南、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客商络绎不绝,他们远道而来,就是为了榆林靖边县的优质胡萝卜。据介绍,榆林市农业局、质监局共同制定了设施类8种蔬菜的栽培技术规程和1个设施建造地方标准,将榆林市设施蔬菜栽培由技术方案上升为行业管理规范,在榆林市第一次建立了地方性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作为我省三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榆林市蔬菜有14类、55种、550个品种,国内外名优蔬菜品种在榆林基本得到引进和推广,栽培面积达70万亩,总产量210万吨,总产值达30亿元以上,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