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星期日,上午9点多钟,家住日照市东港区蓝天花园的彭女士来到社区门口一家蔬菜店买菜,只见她挑了藕、菜花和冬瓜等蔬菜。彭女士告诉笔者,下午,她还会准时来到店里,留下一张字条,向这里的店员预订次日需要的蔬菜。
彭女士买菜的这家店正值当天开业。“只需要提前一天来店里送订菜单,或者来店里问问店员现在农田有什么新鲜菜品,并下单预订,第二天一早便能拿到新鲜的蔬菜,方便还便宜。”彭女士说。该店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通过此种方式购买的菜品新鲜不说,且省去了进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多重摊位费、人工费等项目的支出,菜品的价格比农贸市场同类蔬菜因此便宜了不少。
彭女士买菜的这家蔬菜直营店是寿光市圣城街道润物果蔬合作社联合社在日照市开的首家社区果菜直营店,是寿光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日照市社区居民实现“农社对接”,销售、购买蔬菜新模式的“试验田”,彭女士体验到的这种新颖的买菜模式就是时下流行的“农社对接”供销模式。该联合社在寿光市圣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市经管局的支持、帮助下,积极开展农社对接,探索合作社发展的新模式,不断增加社员收入,丰富市民的物质生活。
润物果蔬联合社理事长张汝国向笔者具体讲述了“农社对接”的过程。简单讲就是“从菜园到菜篮,从田地到餐桌。”张汝国说,每天下午小区销售高峰过后,直营店会对各类蔬菜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再结合前期所做的市场调查,做出第二天需求情况的书面预测。需求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寿光基地,基地根据需求信息及时组织社员下地摘菜,之后再由基地物流车运到日照。第二天一早,市民就能在社区门口买到新鲜蔬菜了。另外,社区居民还可以写下订单,转天就可拿到需要的蔬菜,着实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传统的销售模式,最源头的农业生产者总要经过一级一级的经销商网络,将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实现利益回报。在这个长长的产、供、销链条中,中间渠道的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将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定、蔬菜价格的高低、农产品的质量。而“农社对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合作社社员卖菜难、市民买菜难的问题,供求直接见面,给双方都提供了便利和实惠,达到了互惠互利目的。
“直营店的菜比超市要便宜20%左右,而且这里的蔬菜都能提供质量检测报告”张汝国说。蔬菜由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供应,农户直接对接市民,建立蔬菜直营店,使蔬菜品牌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每根黄瓜、每个茄子等蔬菜都有完整的田间生产记录,可以找到是哪个基地、哪个农民种植的,确保新鲜、绿色和无公害。寿光市圣城街道润物果蔬合作社联合社由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涉及蔬菜、水果等,遍布潍坊、德州、滨州、烟台等地,种植品种达20多种,基地加农户日产蔬菜50万斤。下一步,联合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搞好农社对接,在寿光筹建120亩野菜标准生态园。国庆节后还将在上海等地继续建直营店,直营店总数将达到3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