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一个个农村先进典型***继被发现。在岳池县,一位老党员的先进事迹及非常人能及的***神,让记者不由得想起了千百年来让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愚公。
为报党恩,老人发誓终生献给党
老人名叫彭昌祥,家住岳池县酉溪镇太平寨村9组。1月5日,记者慕名来到他家时,一座长近50米、高10米许的三层梯级堤坝立于眼前。一位熟悉情况的同志介绍:“这就是他老人家修的池塘堤坝,搞了好几年,堤坝下面的田以前全是乱石头,也是他老人家弄出来的。”
听到有人表扬自己,彭昌祥略微有些腼腆,“是党培养了我,即便是退了休,我也得为党做事,为党分忧,认真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老人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一个笔记本,“这上面写着我平时的一些想法,我一定要用我的一生来感谢党。”
彭昌祥于1951年在供销社系统参加工作后,经常得到组织的关怀和照顾。由于长期工作忙碌,身患胃溃疡的他差点被病魔夺去生命。组织上帮他治好病后,他便回家休养身体。1982年,他回到供销社上班,直至退休。回想起自己的前半生,老人总觉得党给他的关怀太多,而自己做的却太少,便发誓要为党奉献终生,多为集体和人民作贡献。
10年劳苦,百米乱石沟变良田
1995年,彭昌祥退休回到农村老家。老家在大高滩水库水淹区,彭昌祥的房屋座落在与水库毗邻的一个小山沟里。老家耕地少、农民收入低,彭昌祥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
当时,彭昌祥4个女儿都已出嫁,2个儿子都在外地就业并安了家,老伴陈光珍也去了女儿家里。儿女们一再提出接他过去一起生活,但都被他坚定地拒绝了,“我就要在老家做出个***子来,要不然我拿什么来感谢党?”
看到房屋前面长达百余米的乱石沟,彭昌祥开始琢磨起来:组上耕地本来就少,而这里就在水库边,要是把这乱石沟改成田和土,该多好!
回家没几天,彭昌祥便买回了铁锹、手锤、篓子等工具,独自一人在乱石沟里忙开了:一会儿撬,一会儿锤,然后再一篓一篓将地填平。累了,拄着铁锹站一会儿;渴了,便喝上一口山泉。就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从未叫过累和苦。***反,他倒觉得自己身体也越来越结实了,***神也越来越好了。老伴和儿女看到他***神奕奕,就没有再反对。
每改出一块土或田,彭昌祥都免费送给其他村民。10年下来,100余米长的乱石沟竟全被老人改成了田和土。“彭昌余种了2亩,秦新云种了3亩……”老人乐呵呵地说:“我有退休工资,现在每月是1460元。儿女都不用我***心。这些钱还是用来为村民办点实事更有意义。”
5年艰辛,15万元建池塘
彭昌祥所在的村很多田地都高出水库许多,一般采用二级提灌的方式进行灌溉——用一台抽水机将水抽到较高的田里,用另一台抽水机将田里的水再抽到更高的田里。为了给村民解忧,彭昌祥买回了2台抽水机帮村民抽水。
但是由于抽水机少,每年大春栽插时节,村里都有村民为抽水的事而发生口角或打架。彭昌祥心想:何不围沟建塘,既可减少些灌溉纷争,又可为群众节约抽水成本。
说干就干。2004年,彭昌祥利用积攒下来的退休工资聘请工人,当年便修成了一个长40余米的简易堤坝。由于堤坝不牢固,2005年,一场山洪将堤坝冲垮了。老人不甘心,又在下游约20米处重建了一个堤坝。但堤坝年年下坐、漏水,不得不年年补修、加固。
2006年,为了给池塘加固,彭昌祥请来一些工匠在附近的山岩上取***石。农历十二月初三那天,正在督工的彭昌祥不小心从5米多高的山岩上摔了下来,当场被摔断左肋两块。彭昌祥没有住院医治,请来当地一位乡村接骨医生将折断的肋骨接上了。得知老人摔伤后,老伴陈光珍和儿女们立即从外地赶回来,他们既伤心又埋怨:“叫你享清福你不享,偏偏要来找罪受。”在沿海打工的大儿子也打电话回来劝他:“我们又不回来住了,你是何苦呢?现在伤成这***子,总该停手了吧?”
然而,谁也没有劝动这位倔强的老人。受伤的那段时间,彭昌祥大小便都需老伴搀扶,但他却没有叫工人停工,自己坐在椅子上督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彭昌祥说道:“当时快过年了,我得加快进度,争取在过年前搞定。”
2007年的一天,天下暴雨,池塘的水快满了,彭昌祥拿着铁锹在堤坝上撬***石泄洪。由于路滑,一不小心,老人又一次摔在了岩下,右肋被摔断1块。这一次,儿女们准备强行将老人接走,但怎么也拗不过他。老人说:“我认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我死也不心甘。”无奈之下,儿女们只能再次作罢。
由于池塘再一次下坐、变形,2007年底彭昌祥再一次请人对池塘进行大修。这一次,除用尽了老人所有的积蓄外,还借款2万多元。在得知老人向邻居们借钱的消息后,儿女们纷纷寄钱回家,支持了父亲3万多元。这一次大修,老人详细地记了一下帐:水泥41.5***,13280元;河沙、石子共6车,用马驮运,共5700元;打石头、抬石头、担泥土、拌泥土杂工,共42600元……总计84720元。
没想到的是,“5·12”大地震的发生,堤坝再一次严重受损。由于资金严重缺乏,一直没能得到补修。直到2009年3月,彭昌祥才东筹西借到4万余元,再一次对池塘进行了加固,同时将堤坝增高到了11米,整个工程持续到今年1月4日才全部竣工。这一次共用去了3.8万元。“这个池塘可蓄水4万方,足可保证100多亩的秧田灌溉了。”望着刚完工的池塘,老人欣慰之情溢于言表,“经过这么多次的维修、加固,我***信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彭昌祥准备在近期邀请水利部门的专家来对池塘进行检验,看是否达到安全标准,
粗略算了一下帐,5年来,彭昌祥花在池塘上的钱大约在15万元左右。加上前些年改田、改土的钱和今年修建的200米公路,总共花去大约20万元。这些钱,除多年的积蓄和儿女的资助外,老人还四处借了5万多元。 (段清华 胡佐斌)
【尾声】在采访中,记者得知,为支持这种义举,岳池县帮扶办已决定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支持,对彭昌祥的义举进一步完善。前不久,酉溪镇政府听说了老人的事迹,特别资助了6000元。而彭昌祥老人除义无反顾地为村民服务外,他还担任了酉溪镇企事业退休老干支部的书记,每月组织退休才老干部开展学习,经常参加镇内的一些公益事业,为全镇的稳定与发展发挥着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