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当代新农民 > 有新农村得先有新农民 返回首页

有新农村得先有新农民

有新农村得先有新农民

时间:2012-06-06 15:18来源: 未知作者:bianji66收藏
    随着20集电视连续剧《金色农家》播出的临近,这部反映新农村建设的佳作又将为荧屏增添新的看点。 《金色农家》是继电视连续剧《欢乐农家》、《喜庆农家》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农村题材新剧,是“农家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前两部曾连续荣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飞天奖”,基本为同一主创团队打造的《金色农家》将第三次冲击“飞天奖”。这部已被列入我省***品制作工程,被中央电视台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剧目的新作描绘了怎***的新农村景象,它的创作主旨是怎***的呢?本报记者采访了该剧编剧、著名作家孙春平。 
    有趣的故事都蕴藏在最基层的民众生活里 
    曾在很多题材领域都进行过艰苦探索,创作了大量小说,并已在全国获得广泛影响的孙春平眼中的新农村是怎***的呢? 
    孙春平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可以追溯到40年前,在辽宁兴城插队务农整整三年的生活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以后他虽写出了各种题材的小说,但对三农题材的开掘一直是他心中向往的最大一块绿洲。孙春平与一些在书斋中闷头写作的作家不同,他一直认为,所有有趣的故事、鲜活的人物都蕴藏在最基层的普通民众生活里,因此,深入基层成为他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坚持,也激发了他永不枯竭的创作热情与活力。而他深入生活深入基层也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去采几天风,而是实实在在地一住就是几年,而且主动要求并直接参加当地的工作。1995年到 1998年,他在北宁市挂职深入生活。 2006年,他更是辞去省作协驻会副主席职务,到辽阳县挂职至今,实实在在地在农村工作中扎下了根。在多年的基层生活中,孙春平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农村,更接触到了真真实实的农民,作为一个社会生活的观察者、作为一个记录社会生活变迁的写作者,他希望将这些年的思考与观察用故事的形式讲给更多的人听。由此,农村题材的小说、电视剧一部部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那生生不息,有声有色的民间社会,被他转换成或铺陈、或浓缩、或张扬、或沉郁的文学世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越来越能真正地感受到时代的震荡和推进的力量。其中既能透射出当代乡村社会复杂的时代信息,又表现出对乡村世界中权力与人性关系的高度警觉和深刻质询、长篇小说《蟹之谣》、《阡陌风(又名:县委书记)》,中篇小说 《叹息医巫闾》、《乱季》、《小村总统》等,均受到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 2009年1月号的《人民文学》又头题刊登了他新创作的农村题材小说《一树酸梨惊风雨》,也许能给读者一个新的惊喜。 
    剧本故事确有现实中的原型 
    《金色农家》讲的是一个叫红***滩的村庄,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探索走出一***崭新的农业发展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故事。孙春平说,我在写作过程中,是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但剧本故事确有现实中的原型。早在十几年前,我几次到盘锦的西安生态养殖场参观,这个农场是盘锦市多年发展生态农业的成功典范,更是联合国授予的世界生态农业五百佳之一,那花园一般的养猪场让我过目难忘,我当时就把它作为一个素材留在了创作资源库里。去年又去参观时,其实已有了《金色农家》故事的基本框架:村里的民营企业家开办的造纸***因排污整治被关闭后,全村人进行了艰***第二次创业。他们克服诸多困难,采纳农大教授的建议,办生态养猪场,种植绿色稻田,发展绿色大田。但一家一户的承包生产模式不利于大农业的长远发展,于是,他们又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搞起生态农业合作社,加速了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机械化进程。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孙春平和导演刘继书、制片柳楠,还专程去吉林省德惠市参观学习,了解当地农村发展农业合作组织的情况。在《金色农家》这部剧里,传统的乡间农民在生态农业逐步发展和壮大的进程中如何处理公与私,进步与落后的关系?年轻的一代如何由想逃离乡村而逐渐爱上了蕴含着希望的土地等这些社会问题,都由一幕幕鲜活生动的故事展现出来。 
    在《金色农家》中,孙春平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剧里表现的生态农业建设、农业合作社建设等景象,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并号召在广大农村的一些地方,在坚持联产承包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专业生产合作社等***神实质完全吻合。《金色农家》剧本创作之时,十七届三中全会还没召开,编剧孙春平和剧组主创人员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神,找到农村建设的重点,剧本在立意和主题开掘上具有了探索性和前瞻性,不能不说是作家长期深入农村社会生活,深刻观察农村社会变迁的可喜收获。 
    不可等待的是人的***神道德建设 
    那么,经过多年的观察、体验与思考,孙春平眼中心中的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应在哪里呢? 
    不同于在电视剧创作中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小说创作中,作家孙春平更多展现的是他的忧患意识。他说,城市建设发展迅猛,越来越像欧洲,比较而言,广大农村的发展却***对滞后。这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楼好建,路好修,街道也好清扫,人们的温饱问题更不在话下,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把钱抓到手,一切指日可待。不可等待的是人的***神道德建设,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建设。不能设想村庄变了模***,村民们一夜之间就都变成了活雷锋。小农经济的保守、狭隘与自私根深蒂固,而且还会随着功利社会的温湿土壤而更加枝繁叶茂酸梨累累。新农村建设不应该仅仅是农民小康不小康,农村富裕不富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建设,也就是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新农民的培育问题,这不是仅靠资金可以解决的。经过多年来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的物质生活确实大大提升了,但传统农民的小农意识、保守自私等落后的东西并没有多少改变。而小农经济在遭遇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后,那些自私狭隘落后愚昧的特性甚至会更进一步展现放大出来,其外部特征即是传统美德的沦丧。很多年轻一代的农民早已不事农务,在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可以高于在农村辛苦一年的所得,一些女孩子进城后寄希望于她们的青春资本,所以很多人不再尊重土地,不再具有父辈所具有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美德,开始追求享乐,甚而不劳而获触犯法律,导致了生活水平虽有提升,道德底线却在下滑。这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最大困难。人的***神道德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农村不仅要加速产业发展,更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符合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培育有理想有追求,有文化素质、懂技术擅经营的新型农民,从而发挥农民自身建设新农村的自觉性与主体作用,才更应该是重中之重。 
    在采访中,孙春平还特别引用了他在一篇创作谈中的一段话:刘欢在《弯弯的月亮》里唱,我的心充满惆怅,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但愿,在我们的胸膛里,久存的是对故乡的依恋和向往,而渐渐淡些那弯弯的忧伤。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