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当代新农民 > 下山?进城?创业――深山农民的华丽转身 返回首页

下山?进城?创业――深山农民的华丽转身

下山?进城?创业――深山农民的华丽转

时间:2012-06-08 09:19来源: 未知作者:bianji66收藏
    据黄山日报报道 近年来,徽州区洽舍乡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敢于突破自我,勤于学习,实现了梦想。日前,笔者走进大山深处,一路行走见闻,深深地感受到当代新农民真我的风采。
  “下山”搬进新家
  车行至洽舍村周坑口,一***宽敞的水泥路延伸进深山、一排整齐的徽派新房映入眼帘。巧遇采菊花回家村民老余,他高兴地将笔者引进了新家,打开了话匣子,“我家原住高山上,一年仅靠茶叶不足万元的收入,2007年乡政府为鼓励我下山,将致富路铺到了家门口,并引导我参加了菊花合作社,现在我一年有4万元的收入,盖起了新房,儿子也娶了媳妇,这是下山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由于地处***乐湖库区上游,当年该乡一部分库区移民大多住在几百米的高山上,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让高山农民顺利下山,该乡大力发展山区油茶、茶叶、菊花、高山辣椒等特色产业,成立农业产业合作社7个,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解决农户产销问题,并走产业规模化发展道路。“让农民身份‘转’,观念要先‘转’。下山农民只有从发展农业产业中尝到甜头,他们才敢下山,我们做的就是帮他们下‘决心’。”乡党委书记凌文艺说。如今和老余一***移民下山的有140余人,都参加了农业产业合作社,成了名副其实的农业产业工人。
  学会技能“进城”
    车沿205国道前行至长潭村岭头,邂逅首批农民工阳光培训学员江秀季驾着新车从外地返乡,与她交谈了起来。她笑着说道:“阳光培训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学会了技术,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发展得还不错。”当年的外来媳妇,如今已是国家一家大型制伞企业的部门经理。
  为了让山区农民在城区立足,真正移民出山,该乡实施“一户一人”进城工程,通过抓招商引资,大力引进服装、电子、食品加工等10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城区,提供就业岗位1800个,积极为山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就业岗位和机会。同时,通过乡属企业的就业平台,实行在岗“订单”农民工技术培训,培训农民工900余人次,全部实现了城区企业就业。有了技术的农民在城区找到真正属于自己岗位,在“进城”中站住***,实现了移民出山做“城里人”的梦想。
  返乡投资“创业”
  走进桃树坑油茶基地,笔者见到乡里创业能手吴杰华正和乡农业技术干部一起,开展油茶冬季防冻防害工作。在该乡打造“万亩油茶”基地“号召”下,凭借多年在外闯荡的经商经验,吴杰华返乡创业。如今他的340亩油茶长势良好,几年后可挂果,预计能有100余万元的收入。
  为吸引在外务工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该乡实施的“一村一品”发展战略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在助融资、供技术等一系列政策扶持下,目前,全乡有桃树坑油茶、闵坑油茶、汪四坑特种养殖等一批农业规模化产业基地8个,也培养了一批农林、养殖等本土致富能手10余人。
  离开基地已近黄昏,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油茶苗随着微风摇摆,这将是未来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村民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