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羽毛等优势产业抓发展,带领农民群众快速增收致富 。 西宕村高塘村民组周围的农民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就有走村串户、贩买贩卖羽毛的营生,逐步发展到今天有羽毛加工企业 20 多家、从事羽毛贩运、加工、销售的农民近千人。邵恩林瞄准羽毛业在西宕村蓬勃发展的态势,就紧抓这一主导产业做文章,重点扶持村内 6 个羽毛大户新建、扩建羽毛加工企业。组建羽毛企业工会组织,并强化对羽毛专业协会的指导,规范羽毛行业生产,促进羽毛业健康发展。 西宕村羽毛产业发展到目前拥有加工企业50多家,从事羽毛贩运、加工、销售的农民近6000人,年产值增长到10亿多元,解决周围6000多剩余劳力就业并创收7000多万元。 同时,他还通过大力发展种养业和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鼓励种菜大户丁思年等种植广东菜心、芥兰和上海青等无公害精品蔬菜 400 亩,鼓励种粮大户邵俊等种植优质水稻 近千亩。并扶持新增规模养猪户 1 户,养鸡户 2 户, 扶持养猪大户规模化养猪上千头,支持养鸡大户规模化养鸡近万只, 使养殖大户发展到 15 户。使全村种养业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 使养殖大户发展到 15户。 此外他还有计划组织村内青年农民参加 " 阳光工程 " 培训班,全村外出务工人员 800 多人,务工收入 1000 多万元。 从而使西宕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1900元增加到2011年6580元,在他任村总支书记五年时间里,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四倍。
围绕重点项目的建设抓投入,促进全村基础设施改变面貌。邵恩林深知 “ 要想富先修路 ” 的道理,他就先抓道路建设。于是投入 100 多万元的五条总长近 4 公里通村水泥路工程和投入 20 万元的两条总长近 2.5 公里的村内循环路拓宽改造工程相继完成。 随后他又琢磨起村内低产田改造的事 , 积极向上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 , 投入 300 多万元,实施核心区达 1000 多亩农田治理工程。使治理后的成片低产田变成 “ 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 ” 的高效农业区,通过流转方式转租给种粮、种菜大户种植优质水稻和无公害精品蔬菜。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五年来,西宕村在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先后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完成村内环镇路、干棠路、高塘路、青三路等5条总长近4公里村村通村水泥路工程和多条总长达2.5公里的村内通组循环路拓宽改造工程。完成核心区达 1000多亩农田治理实施工程。 此外,他还争取到农电等部门支持,投入 30 万元改造了通往高塘羽毛加工集中区工业电网。投入 3 万元改建了 30 座农村新式厕所。投入 50 万元的修通到全村 700 多农户家的自来水工程。 投入 1 万多元在村部新建了 40 平方米的农家书屋,拥有 1000 多册图书和 20 多种报刊,并兴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通了远程教育视频电视。投入 30 万元兴建西宕 " 五保老人之家 " 。投入 8 万元,建成平房四间的村卫生服务室;投入近 38 万元,在村部新建上下两层共计 11 间楼房的村级综合服务室, 集为民代理服务、村民健身学习、党员和村民代表开展活动、留守儿童和妇女等进行活动于一体,方便了村民办事,活跃了村党组织、村委会和工会及妇联群团等配套组织的活动。
心系人民群众的冷暖和疾苦,积极走访民情向上谏言献策。邵恩林身为村党总支书记,虽然日常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不忘自己的职责,积极利用走村串户的机会,走访了解民情,耐心倾听群众意见,注意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使许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关注和解决。如农村五保供养问题、农村小型渠桥维修问题等建议都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并很快纳入民生工程加以解决。
由于在他任村支书五年时间里带领村两委班子励精图治紧抓党务村务建设,使西宕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西宕村获得多项荣誉:全国巾帼示范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省级生态村、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市劳模先进集体等一系列光荣称号,这些荣誉背后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他本人荣获市劳模。(卢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