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潘正芳,周村区北郊镇孙家寨村人,现年47岁,现任孙家寨村村主任、妇代会主任、计划生育主任,提起她,人们皆举手赞誉,称她为多面手、女能手、妇女致富的带头人;多年来,她努力克服文化程度低,家庭事务繁忙等各种困难,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微不至地照顾多年卧病在床现已83岁的老人,满腔爱心地关怀教育子女成长,坦诚热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受到了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市区 “双学双比”女能手、 “三八”红旗手、“先进个人”,2005年获得了“周村区十大优秀母亲提名奖”,2008年获得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称号等;十多年来,她依靠党的富民政策,从运输煤炭、化肥等,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的致富道路,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创发不锈钢有限公司,并以高票当选为孙家寨村第九届村委会主任。
作为儿媳:孝敬婆婆众人夸
由于公公去世早,家庭负担重,自她未过门时,婆婆身体就因过度劳累一直不好,免疫力低,易感冒,血压高,经常头疼地不能下地干活。婚后,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毫无怨言地与丈夫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东拼西凑买了拖拉机,农忙时为乡亲们播种收割,农闲时就拉砖拉灰跑运输,为了丈夫安心在外工作,她把所有家务承揽下来,婆婆的衣服20多年来一直由她洗洗补补;冬天来了,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换上新棉衣,托人买来流感疫苗为老人接种以预防老人感冒,尽管如此,婆婆的身体还是一年不如一年,2000年3月,婆婆走亲戚时突患脑充血,当家人急急忙忙地将婆婆送到医院时,婆婆已处于昏迷状态,连话也不能说,为了让老人早日康复,她与丈夫商量卖掉了3台用来挣钱的拖拉机,日夜轮流守候在老人的身边,当年6月份,婆婆还没有出院,女儿又面临高考,她急得不得了,却又分身无术,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娘家人的帮忙,由于治疗及时和精心照料,几个月后,婆婆出院了,虽然行动不方便,但头脑清醒能说话了,左邻右舍来探望婆婆,婆婆逢人便说:“我这病能治好,多亏了俺儿媳妇潘正芳”。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她不信这句话,现在婆婆卧病在床已经十年多了,她始终无微不至地侍候她,甚至比亲生的还亲,各种药品、滋补品、保健品长期不间断地服用,由于活动少,新陈代谢慢,老人的大小便气味特别厉害,但她十年如一日侍候床前,定期为老人洗澡,天天清扫房间,定时通风换气,老人的房间没有丝毫难闻的气味,婆婆辈份高,春节来拜年的人看到这一切无不惊讶和敬佩,齐夸婆婆有个孝顺的好儿媳。
作为母亲:严爱结合育子女
她出生在60年代,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又是姐妹4人中的老大,上高中时就不得不忍痛放弃学业下地干活,为父母分忧。成年后,自大女儿上学第一天起,她就始终没有放松对她的引导教育和管理,她坚持严爱结合,从不溺爱她,为了得到婆婆的支持,她不知做过多少耐心细致的工作,婆婆对此也非常理解。从女儿读小学起,不管多忙,她都抽出时间到学校了解女儿的学习和在校表现情况,发现不足,及时配合老师帮助克服。特别是女儿上初中后,针对孩子这一特定时期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特点,更是时刻不放松加强教育和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暑假,女儿接到了乌克兰基辅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现已就读研究生,各门功课都是“A”级。可怜天下父母心,对女儿到国外上学一事,有人说她心狠,其实她又何尝不想念远在异国他乡的女儿呢?特别是当乌克兰政局动荡,国家不安定的时候,她的心里更是十分地牵挂,但为了孩子学有所成,将来能更好地报效国家,她对当初的决定丝毫不感到后悔,对女儿的在校表现也感到很欣慰。
作为百姓:热心服务受欢迎
潘正芳向来是个热心人,为人排解邻里纠纷,帮助别人渡过难关。特别是当选村干部以后这种为民服务的热情更高了,前些时候同在一个组的村民王重谋和刘淑良因宅基地起纠纷,致使王重谋西屋和大门盖到一半停工,了解情况后,她利用业余时间到刘淑良家做工作,让其宽宏大量不计前嫌,又引导王重谋到刘淑良家主动登门道歉,同时协调镇建委帮助做工作,矛盾很快便解决了,王重谋家的房屋也顺利地盖好。助人为乐帮助别人渡过难关,更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村民孙德平家庭很困难,妻子常年有病,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潘正芳本人也是搞计划生育工作的,走门串户是她的职责,当她来到村民孙德平家看到他这么困难时,心中非常难受,决定帮他一把,便随即把自己身上带的钱掏出来递到他手里,可孙德平说什么也不要“潘主任,您作为一个女人,俺们都知道您有多么不容易,怎么还能要您的钱呢”,说着便把钱往外推,可她却说“谁家都有困难的时候,咱们既然都是一个村里的,那我们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互相帮助、互相搀扶是应该的”,孙德平听后热泪盈眶,“潘主任,您真是俺们热心肠的父母官啊”。像村里这种情况的村民还有很多,她都无私地给予了他们各种帮助。
做为一名村干部,潘正芳也有自己的困难,因为上有两个有病的老人,下有一对正在上学的女儿,经济上不是多么宽裕,但是一想到自己是他们信任的父母官,宁愿自己少吃点少用点也要帮助他们。村民们做生意时,经常有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这时潘正芳总是想方设法帮他们贷款,现在他们的生意越做越红火,都成了该村勤劳致富的能人,而他们对潘主任的感激之情都记在了心里,只要村里有需要,他们都会热心帮忙、慷慨相助,真是民风顺则事事顺。
作为女人:撑起家庭半边天
“人这一辈子,一旦认定的事,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女人照样能撑起半边天”,提及往事,潘正芳感慨万千。
当年,20多岁的潘正芳嫁到丈夫家时,面对她的只有三间低矮的土坯房和几件简单的家具。然而,生活是自己的,起跑的晚点不算输,关键是奔跑起来的速度和冲劲。1984年,夫妻二人用仅有的3700元钱和东挪西借的钱买了辆拖拉机,跑起了运输,开始了自己的艰难创业。
为了挣钱,夫妻二人起早贪黑地干活,去的时候拉上煤灰卖,回来的时候再把砖拉回来卖,别看潘正芳是个女的,干起活来却丝毫不输男,装车卸车,有什么活就干什么活,手也磨起了老茧,有时为了多挣一点钱,夫妻二人甚至一天要跑好几趟。
起早贪黑的工作有甜也有苦,对一个普通的女人来说,潘正芳的体力毕竟是有限的,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就让他们好几天没回过神来:这天,因过度劳累,在一次运砖过程中,潘正芳竟然从车上摔下来,而拖拉机随即便从她的身上轧了过去,尽管没有大碍,但那一次,潘正芳哭了,丈夫也哭了。
自从拖拉机上掉下来后,多年来,潘正芳的心里一直有阴影,一坐车她就心虚,从那时起丈夫就做起了她的专职司机,潘正芳笑呵呵地对我们说:“我还给他封了个官当呢,叫不花钱的司机,而且,我的不花钱司机很称职,”说到丈夫,潘正芳一脸的甜蜜。
天道酬勤,经过多年的携手打拼,夫妻二人把拖拉机从一辆增加到了三辆,还买了辆斯太尔,经营起了长途运输,潘正芳的路越走越宽。1995年,潘正芳把自家的3间土坯房换成了2层小洋楼,然而,面对前来贺喜的乡亲父老,潘正芳却没有开心的感觉。“自己是有点钱了,可是乡亲们什么时候能致富呢?”几番思索后,潘正芳有了一个新想法:她开始经营化肥销售,用2万元购进了一批化肥,以最低的价格卖给村民,虽说自己没挣钱,但看着父老乡亲们高兴的样子,潘正芳心里也欣慰起来。
“看着斯太尔把化肥拉来,心里就踏实了,今年的地又有保障了!”从1998年开始,潘正芳开始用自己的斯太尔搞起大批量的化肥运输销售经营,并且以最低的价格卖给附近的普通老百姓,给村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小家大家都是家,谈到事业与家庭,潘正芳说:“做事业很累,女人做事业更累,但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幸福,因为我有个始终支持我的丈夫和两个懂事的女儿。”谈及女儿,潘正芳很内疚,“我亏欠她们的太多了,我大女儿出国留学前,嗓子发炎,本来说好了在家做手术,可是,我由于工作的原因,直到女儿出国前一天,还没有做,女儿只得自己在异国他乡做了手术,你想想她得受多大的罪啊。”说到这,潘正芳哽咽了,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作为干部 :誓为百姓谋幸福
2004年,在丈夫和家人的帮助下,潘正芳又成立了创发不锈钢有限公司,事业越做越大。自己的企业发展起来了,但为乡亲们做点实在事的想法仍然在她脑中,挥之不去。
2007年,潘正芳的热心和真诚终于换来了乡亲们的称赞和信任,当年10月以高票当选为孙家寨村第九届村委会主任。当选后的她感到身上的任务更重了,脚下的路更长了,她一上任便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带领全村父老乡亲勤劳致富。首先带领村两委全体成员大力改造了地下电缆,然后结合紧靠淄博职业学院和淄博科技职业学院的有利地势,建成了四千多平米小市场、全新的篮球场、文体中心、商业街等以学生为消费主体的经济运行模式,为村民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
村里有了一定收入,她也一心只想着老百姓。村里女55岁以上、男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60元生活费;75岁以上老人每年过生日都送蛋糕和鲜花;每逢春节,她就带领村干部到村里每位70岁以上老人和一些老党员那里走访慰问,送钱送物,表达节日问候,并且全村每位村民都有油、米、面、肉、挂历、150元买菜钱等春节福利;每年的三八妇女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村里除了组织文艺活动外,还一一发放节日物品,让村里每位村民都能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照明工程、监控工程一应俱全,全村村民免费参入合作医疗保险,农用地免费耕地、播种、灌溉,老百姓只管往家里收粮食,每月每人两吨自来水,纯净水免费取用;由于村子位于淄博职业学院中心位置,治安、卫生显得格外重要,村里对此立即安排值班保安昼夜巡查,成立环保队天天清扫卫生……这么多的工作,这么繁琐的工作,都是潘正芳主任一一考虑、一一实施的,工作的细心和艰辛、认真和负责,由此可以全部看出;她把心里全装满了老百姓,把村里的收入全用在了村庄建设和村民福利上,这么多年来,连年久失修的村委她都舍不得花钱装修。
在谈到村子下一步发展时,潘主任告诉我们“下一步我们会把村子的旧村改造工程全面落实好,让村里老百姓都能住上楼房,我们累点无所谓,只要老百姓过得好就行”;听完潘主任的讲述,不难想象未来的孙家寨村终将会呈现一番“人在景中,景在画中”的美好景象,就如同一首诗描述的那样:
和谐发展一幅画,致富奔康幸福花;
大爱干部民欢欣,虎虎生气有精神。
生老病死有依靠,衣食住行皆顺心;
社区锦绣春常绿,文明太平新农家。
盛世齐鲁舞豪迈,辉煌孙寨促腾飞;
巾帼模范大献礼,誓要撑起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