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万户村民有新居
——孟连县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推进纪实
“我想我未来的新房应该是这样的,房子宽敞、明亮、冬暖夏凉,有傣族特色,不仅舒适、整洁,而且还非常漂亮。”这是近日记者在孟连县公信乡公良村南洪村民小组采访时听到的村民心声。
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普洱市委、市政府有关抓好特困地区安居工程建设的要求,孟连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孟连县6个乡(镇)、35个村委会、447个村民小组、10669户贫困危房户及1453户易地搬迁户已基本完成摸排工作,将于2016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届时,10000多户贫困村民将圆“安居梦”。
村民好梦将成真
40多岁的南洪村民小组村民叶嫩对家的印象,是现在所住的这栋有20多年时间的木质吊脚傣楼。房子是用木头和竹子搭建的,内部简陋,除了电视机、洗衣机外没有多余的像样家具。吊脚楼一楼是杂物和养牲畜的地方,二楼是住房,每个房间都很狭小、阴暗。叶嫩在这幢房子里长大、结婚、生子,添丁进口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吊脚楼更加拥挤。经历多年风雨后,房屋老旧不堪,部分木头逐渐腐烂,人在吊脚楼上行走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每当雨季来临,吊脚楼还会漏雨,有时连被褥都会被雨水淋湿,一家人根本无法睡觉。叶嫩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有间好的房子,一家人可以不为房子漏雨而发愁,并且能有足够的地方来养牲畜。
公信乡公良村南洪村民小组属于此次安居工程的易地搬迁傣族寨子,一期工程将于雨季结束后开工建设。此次孟连县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将让公信乡6个村、103个村民小组、101个寨子的村民的安居梦变为现实。据悉,所有安居工程的房屋建筑风格将采用傣、拉、佤(即傣族、拉祜族、佤族)建筑风格,面积分别有60、80、120、140平方米的户型。
叶嫩带着记者来到即将建盖新房子的地址,虽然目前房子尚未开始建盖,但是阻挡不住她对未来的谋划。叶嫩高兴地说:“现在国家这么关心我们,有这么好的政策支持我们,即使再困难也要想办法把房子盖起来,真正圆我的新房梦。”如今,她正企盼着开工建房的日子,希望早日搬到新房里。
资金难题得解决
在未来的一年里,孟连县6个乡(镇)、35个村委会、447个村民小组将借安居工程的“东风”,开辟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记者从公信乡出来,又辗转来到景信乡景冒村戈三反拉祜村民小组,看到部分民房房高一层,为砖木结构,不仅房子陈旧,而且环境脏乱、人畜共居、卫生环境差、道路狭窄,存在比较大的消防、卫生安全隐患。
“很多房子建设时间有十年、二十年,有一些家庭子女和父母住在一套房子里,年轻人找对象都有困难。”村民说,大家做梦都想着建好新房,早日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
建设安居工程无论是危房改造,还是易地搬迁都不可缺少资金。对此,这次的安居工程建设每户政府给予一定补贴,自筹部分按每户需要建房的面积自己筹集。县委、县政府积极寻求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同时村民也可通过银行贷款来筹措房屋建设资金。
县委、县政府也正积极为缺少建房款的村民牵线搭桥,由村民通过土地抵押的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
目前,孟连县有8348户2921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个贫困村、3个贫困乡(镇)、230个贫困自然村、10669户贫困危房户、1453户易地搬迁扶贫户。贫困危房户和易地搬迁扶贫户都是居住在山区半山区和边境一线生活贫困的农户,其原始积累低,无自筹建房能力,住房困难问题一直不能得到解决。因此,实施好安居工程项目,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全、适用、抗震的安居房,不仅可以提升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而且还可以推动孟连经济社会发展。
万户村名将圆梦
孟连县在这次安居工程建设中,将优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危房户,重点考虑未享受过国家民房补助贫困危房户。改造将以农户自建、统规自建和统规统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户自建主要是由群众按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自主建设。统规自建则是由群众按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建设。统规统建主要是针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点,原则上采取统规统建的方式,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招标建设。户型的设计通用施工设计图,由群众自主进行选择。
孟连县县长李建华说,目前,孟连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长的孟连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安居工程建设指挥部,围绕安居房建设和易地搬迁目标任务,推行“挂村包组联户”的工作机制,派出400余名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前期摸底调查工作。另外,还将通过项目整合捆绑、金融信贷等方式,全力筹措县级配套资金,积极与金融部门沟通,帮助群众协调贷款。现在各项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地克服和解决,我们将向群众交上一份新房梦的“好答卷”。
安居工程不仅可以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而且还将推进城镇化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孟连县将更加快速高效地推进安居工程项目的建设,让贫困村民都能早日住进新房,圆他们的新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