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设施 > 植根沃土“种”文化 返回首页

植根沃土“种”文化

时间:2012-11-06 13:49来源: 作者:收藏
    伴随悠扬的乐曲,踏着轻盈的舞步,自信和愉悦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7月25日晚,在滁州市南谯区西部山区章广镇街道,数十名年龄不同的妇女聚在一起翩翩起舞。“过去,没事就想打麻将。现在,我每晚都召集姐妹们跳健身舞、扇子舞、腰鼓舞。镇政府每年还组织我们进行义务演出,观众乐,我们也乐。”领舞人、该镇女子舞蹈队队长袁发珍兴致勃勃地说。

    据了解,前几年,镇里牵头组建了女子舞蹈队后,又成立了全区首家农民艺术团,把有特长的民间文艺爱好者都“网罗”进来,编排了许多反映新农村建设等题材的小品、歌舞等,节日为群众免费演出,平时教群众唱歌、跳舞,使这个山区镇一下热闹起来。

    据南谯区文广新局负责人韩公银介绍,该区从商周时期开始留下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区里在“送文化”的同时,大力开展“种文化”活动。

    该区投入大量经费和人力,一边加快文化阵地建设,一边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传承和保护。目前,全区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在建1个,其中章广镇和沙河镇综合文化站是省一级站,已组建秧歌队、舞蹈队、农民艺术团、唢呐队、黄梅戏剧社等群众文化演出队伍20多个。同时,公布县级“非遗”名录6大项、54小项,其中民间文学16项、民间音乐26项、民间舞蹈4项、民间手工技艺4项。此外,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1个、市级非遗项目3个,确认了“非遗”传承人17人。

    76岁的黄泥岗镇“草根艺人”徐永安,是南谯区目前年龄最大的“非遗”民歌类传承人。他自幼学艺,16岁即登台表演。虽正值高温酷暑季节,但在黄泥岗镇综合文化站,徐老仍一字一句教徒弟学唱当地民歌,显得特别认真。

    “我们鼓励和支持徐永安等民间老艺人、‘非遗’传承人带徒弟,抢救性录制他们的歌舞作品;在此基础上,组建农村文艺队伍,让民间老艺人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主角。”韩公银介绍,现在区里已把非遗项目整理成文字出书保存,先后出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汇编》和《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南谯卷》。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