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行技术培训。
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百合花种球生产基地及我国北方最大的温室黄瓜及西红柿生产基地,近几年,大踏步地走在全省前列的凌源设施农业居安思危,为及时应对当前各地产业趋同、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门槛提高、风险增大的趋势,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及时把工作重点由规模扩张转向既注重规模更注重产业提质增效,努力实现设施农业的优化升级。
大力调整产业内部品种结构。重点抓温室两茬生产,黄瓜、番茄、甜椒、尖椒、茄子等的周年一大茬生产等,并坚持把花卉产业作为拓宽保护地产业领域、加速农民致富的新兴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几年来,凌源市已累计投入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补贴资金1000多万元,引进、试验、示范蔬菜花卉新品种200余个,确定推广新品种80余个。蔬菜花卉新品种覆盖率已达到80%,周年生产率达到65%以上。
抓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涉农乡镇街都成立了蔬菜办或从农业站抽调专人负责技术服务,蔬菜花卉管理局技术人员实行分片现场跟踪指导负责制,形成了市乡村组户五级服务体系,技术人员能够做到随叫随到。
加强科技示范体系建设。除了在全市规范市级示范园区外,又在有关乡镇街规范了45个示范园区,每年落实市级示范展示棚45个,乡镇级示范展示棚400个,使之成为培训、技术指导和引导农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基地,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种植模式的推广速度,提高了推广普及率。
狠抓产品安全质量。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了《凌源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凌源市黄瓜、唐菖蒲、郁金香和东方百合的生产技术规范》,制定了《无公害蔬菜农药使用准则》、《无公害肥料使用准则》和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总则》等强制性地方标准,制定了25个无公害蔬菜保护地生产技术标准,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全程无公害蔬菜控制。目前,全市无公害产地认定22个,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71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个;申报绿色食品6个产品。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先后注册了 “凌馨”、“德源”、“第一枝花”和“木兰山花卉”等多个品牌,其中有“凌馨”牌黄瓜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商标被评为辽宁省名牌商标。“德源”牌绿色蔬菜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木兰山花卉”被评为朝阳市名牌产品。在中国第六、七届花卉博览会上有40余个花卉品牌获金奖、银奖和优秀奖,多次获得省优质产品奖,扩大了设施农业蔬菜花卉产品知名度,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