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设施 > 联村联户创基业 为民富民兴三农 返回首页

联村联户创基业 为民富民兴三农

时间:2013-07-12 11:06来源: 未知作者:曙光收藏

  北顺村位于武山西南,远离县城,与漳县接壤,偏远贫困,双联行动中,被定为省委书记王三运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联系点。在省委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项目的带动下,在“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县村结对、同奔小康”新模式的推动下,在各帮扶单位和联系干部的真帮实扶下,北顺村处处呈现一派抓帮扶、谋发展、奔小康的喜人景象。如今的北顺村,村容村貌改变了,蔬菜产业园规模壮大了,群众干事创业的干劲更足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宽了,一幅美好的新蓝图正在徐徐展现。

  转观念 开新思路

  北顺村是省委办公厅、武山县蔬菜局、财政局的联系点。省级干部按照省委安排部署多次进村入户与联系户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了解了他们在发展产业致富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共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办法和措施,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一个详细的脱贫规划,帮群众想办法、出点子,真正让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思路活起来。

  武山县干部严格按照“三走进、三下沉、三主动”和“五必到、五必访、十不准”工作纪律要求,与特困群众结亲戚,交朋友,给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帮扶单位和特困户“无缝对接”。在密切联系中,群众观念开始转变,在真心帮扶中,群众发展意识逐步增强。

  另外,武山县邀请蓉中村书记李振生多次传授双联经。李振生语重心长地说:“贫困村最缺的是致富理念,要扶贫,最难的是怎么为老百姓们换脑筋。想都不敢想,怎么能富?”李振生把北顺村14位打工青年请回来,送到蓉中村参加培训,引导他们创业。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出去,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回来。他们带回了过去村子里从来没有过的想法。北顺村的包争荣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他说:“原来想考公务员,培训后感到村里很需要一批创业带头人,我决心带头闯一闯。”洪莉英也是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她说:“参加蓉中村培训,让我懂得想赚钱、敢赚钱、会赚钱新动力,我准备创办传媒广告公司,当北顺村的创业领头雁。”

  夯基础 完善设施

  在蓉中村的大力资助下,北顺村积极筹措资金,拓宽硬化了宽5米、长6公里的“一横二十三纵”蔬菜产业园区道路。目前,该村已硬化村内主巷道2.1公里,新建文化娱乐广场1处,建成垃圾池5个、沼气池206眼、标准化卫生厕所130座,完成“一池三改”130眼,全村591户群众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蔬菜种植规模,村党委计划在北顺蔬菜园区新建3眼机井,进一步满足园区灌溉需求。目前,其中1眼已经建成出水,并配套建成360立方米的蓄水池一个。同时,对3公里园区灌渠进行了衬砌。随着蔬菜园区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现有得供电量已不能满足蔬菜产业需求,马力镇政府联合县农电局,对蔬菜园区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实施了蔬菜园区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由于部分日光温室管护房年久失修,破旧不堪,不但形成安全隐患,而且影响蔬菜园区整体效果。借助县财政蔬菜产业发展补助资金,对园区400座冬暖棚管护房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改造。目前,已拆除250座,完成改造110座。该项目完成后,将彻底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让蔬菜园区的整体效果得到改观。

  为了改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村,美丽乡村,在县林业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村“两委”班子广泛发动群众,完成麦卜梁5000亩土地开发整理,600多亩山区进行了绿化,共栽植50000株槐树和柏树苗,成活率达98%以上。新修宽7.5米的麦卜梁山区产业路20公里,并进行铺砂,该产业路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山区产业的发展,方便了山区农资产品的运转,为群众务作麦卜梁5000亩耕地提供了方便,进一步提高了山区经济作物的生产效率。由于近年来雨量增多,北顺村麦卜沟在多雨季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北顺村将麦卜沟堤防工程列为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的重点项目,建成长2公里、高3米的护村河堤,确保了220户、900人的财产生命安全。马力镇采取“财政奖补,一事一议”的方式,铺油改造村主干道3公里,硬化村内巷道30条5公里。为了改善村庄面貌,建设美丽乡村,争取到国家危房改造项目,镇政府对全村206座危房,5000多米危旧墙进行改造。镇村两级联合建成村内排水渠道22公里,实施了村庄亮化工程。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为村里后续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新的起飞的平台。

  兴产业 为民富民

  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给北顺村这部汽车加足了油,那么产业结构的调整,则给北顺村换上一部发动机。

  观念的转变让巨变成为可能,但让梦想起飞,却需要给它提供一个平台。武山县采取统一规划,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北顺村村民集中连片新建日光温室107座,新建普通塑料大棚100座,园区日光温室达到775座2000多亩,普通塑料大棚300座120亩,并安装太阳能杀虫灯50盏,智能温室大棚环境监测设备400套,以提高了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这样规模年产蔬菜能力达到1100万公斤,总产值达1200万元。不光如此,村里还成功注册了蔬菜专业合作社、“红民”牌蔬菜和“北顺”牌黄瓜,“北顺”黄瓜被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作为拓展延伸,现又建成年交易量3000多吨,占地30多亩的蔬菜批发市场。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建成占地30亩,年出栏400只的裕丰公司养羊小区,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同时消化蔬菜垃圾。

  创大业 蓉顺共建

  一个地处西北内陆的贫困村,一个是远在东南沿海的小康村,双联行动启动后不久,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的协调、牵线下,福建省南安市蓉中村和武山县北顺村缔结了友好共建村,开展了‘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县村结对、同奔小康’的结对帮扶、蓉顺共建行动。北顺村与福建蓉中村在经济、技术、人才、文化、基层党建等各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蓉中村投资50万元硬化了北顺村蔬菜园区产业路。

  李振生说:“我们不是来送钱送物的,而是来送东部发展的思想理念,送敢拼会赢的创业精神,送创先争优的先进经验,送蓉中村借力发展的领导艺术和思维方式的。”李振生还讲,要甩掉贫困村和“空壳村”的帽子,光靠“输血”是不行的,只会助长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必须从根本上提高贫困村发展经济的能力,走农、工、商并举的路子,建立“造血”的长效机制,使联村真正连到根上。

  2012年9月16日,“蓉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标志着全县双联行动进入了干部、群众、企业三股力量共同给力的崭新阶段,对推动全县农村产业发展、加快小康建设进程、促进蓉顺共赢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马力镇北顺村党委书记刘天绪在成立现场接受采访时说,武山蓉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北顺人的市场经济意识,之所以把蓉顺公司叫“我们自己的公司”,因为公司股份构成中,蓉中村投资的企业家占70%,北顺村参股群众占30%。为了让村里的青年人首先学到创业致富的新观念和营销能力,经过挑选,先后有24名年轻人分两批被派到蓉中村梅山学院学习,学院为他们开设实用课程。目前,这24名村里的年轻人都在村里的公司工作,个别青年已开始自己创业。其中尤国强、包东明、洪屹洲等3人已组织成立了“武山县北顺村设施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0万元,蓉顺公司占30%股份,3名创立人占70%股份。他们已经和西安、宝鸡、汉中、郑州、武汉、成都等地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天水、兰州、陇南等蔬菜批发市场都有销售网点。

  2012年末,蓉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入股的474户北顺村群众和村集体分红近90万元。24名北顺村群众学员在梅山学院接受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知识培训。蓉中村企业家为67名北顺特困生捐助9.3万元,并为群众捐赠1000套服装。

  2013年1月16日,在蓉中村书记李振生的带领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国家话剧院等中央文艺院团在北顺村开展“三下乡”活动,他们用甜美的歌声和精彩的表演歌颂武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广大艺术家们的浓浓深情和对北顺村群众的关爱之心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倾心扶 群众致富

  “为官之要,先存百姓;执政之要,顺乎民心”。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就是一项顺乎民心的开创之举。

  “我们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想法。”王书记开门见山地说。“奔小康最主要的是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这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奋斗,靠集体的力量、智慧和汗水共同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大家有什么要求和建议都可以提出来。”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委书记王三运怀着对民负责之心,对民负责之行,着力民生、着力民心、着力民富,率先垂范,多次深入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走东家串西家,深入自己的联系户包再红、包卯定、王兴中家了解情况。在王书记的真帮实扶下,这三户唱响了谋发展、挖穷根、奔小康三部曲。

  自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开展以来,省委王书记到包再红家拉家常、谈发展、出主意,使包再红振奋了精神,坚定了致富信心。目前,他利用信用联社为其贷的8万元小额贷款在北顺村开办一家铁艺加工厂。在省委王书记的帮助下,包卯定由武山信用联社为其协调妇女小额贷款8万元,建成共有圈舍38间,预计年存栏母猪20头,年出栏育肥猪150头,仔猪320头的养猪场一处。目前,包卯定购进的30头猪崽已全部入栏。“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犹如一阵春风,吹进了王兴中的心田,他看到了希望。他积极争取了8万元妇女小额贷款,新建温室大棚一个,扩大了蔬菜种植规模,现在已经完工,今年就能产生收益。马力镇政府还为其申报了危房改造项目,让其对破烂不堪的房子进行翻修。现在已建成砖混结构东、西房各一间,并配套建成洗澡间一间,沼气池一眼,沼气池“一池三改”也已完工。

  在双联行动中,北顺在变,北顺人在变,北顺村一天比一天更美。这三户仅仅是一个点,北顺仅仅是一个点,***“双联”干部的足迹,哪里就有变化发生,***爱心的凝聚,哪里就有奇迹发生。北顺百顺,就像这名字一样,让更多的笑脸汇成北顺村灿烂辉煌的明天!现在的北顺村就像一辆开足马力的越野车,乘着双联行动的东风奔驰在希望的田野上!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