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在新乡有十余个科研所和试验基地。 高志勇/摄 □ 核心提示
近日,新乡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联手,在新乡共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据了解,这种合作模式在全国尚无先例。启动仪式上,新乡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同时“曝光”,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描绘出一个令人鼓舞的 “大盆景”。
□ 本报农村版记者 马丙宇
本报通讯员 王高峰
新乡国际饭店三楼会议室。
几排桌子,几排椅子,会场陈设透出简朴。如果不是现场悬挂的“新乡现代农业发展座谈会”会标,你绝看不出这是个国内农科专家云集的高规格会议。
会场至简,但参会人员和所议之事,却都是“重量级”。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党委书记陈萌山的带领下,一下来了12个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农科院院长马万杰带着精兵强将前来参会,新乡市包括市委书记李庆贵在内的主要领导悉数到场。
所议之事,是“院地合作”,即新乡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战略合作。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新乡,试图通过和两院的合作,打造一个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田”,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闯出一条路子。
8月8日,在新乡市市长王战营的主持下,三家共同宣布,新乡市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极具“含金量”和指向性的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同时“曝光”,描绘出一个令人鼓舞的现代农业大“盆景”。
主要内容是,新乡市将以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河南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为科技支撑平台,以建设新乡国家农科城为突破口,采取“一城多基地”的形式,建设新乡市现代农业发展院地合作示范区。
一时间,国家农科城、一城多基地,成为新乡市“点击率”颇高的词汇,散发出巨大的正能量。
1
问:院地合作示范区缘何落户新乡?
表里山河的新乡,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组织化程度较高,吸引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纷纷入驻。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都与新乡有着深厚的渊源和感情。依托科技支撑,创新体制机制,把新乡农业打造成为全国亮点,是新乡市委、市政府从未割舍的情结。
毛主席情系新乡农业
1958年8月6日,毛泽东主席视察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化浪潮由此席卷全国,七里营也因此名满天下。不过,说起促使毛泽东到新乡的缘由,却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有着重要关联。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说,1957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新乡建立了20万亩的棉花生产示范区,把棉花产量由原来的亩产20多斤提高到亩产65斤。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我国植物保护科学奠基人齐兆生在新乡县七里营建立了科研基地,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当时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反响,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关注。”
中国农科院50余年的信心
毛泽东的视察,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农科院和新乡合作的信心。后来,中国农科院把灌溉所、植保所等科研院所相继“下放”到新乡,在节水灌溉、蝗虫治理、农药科学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肇始于新乡的病虫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更是享誉全国。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科院在新乡成果迭出,创制的矮败小麦选育技术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我国农业领域最重要的技术成果之一。
吴孔明认为,50多年来,中国农科院在新乡的平台和基地越来越完整,越来越系统,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双方合作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农科院和新乡都有责任对深化合作做进一步的瞻望和谋划。
河南省农科院 “全天候”的情谊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为地方队,和新乡的合作更是源远流长,总投资12亿元的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就坐落在新乡,“基地建设连着两家”,新乡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也因此成为“全天候”的伙伴和朋友。
“我们与新乡的合作,非常顺利,富有成效。很多农业新品种,我们首先在新乡示范、扩繁,有不少农民通过种植新品种致富。”马万杰告诉记者,“省农科院在新乡长垣建立的第一个通过国家认证的有机冬枣示范基地,效益就非常好,成为沃尔玛等知名超市的‘座上客’。”
新乡的责任与担当
院地合作示范区花落新乡,还缘于新乡市委、市政府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以及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责任担当。
一直以来,市委书记李庆贵对发展现代农业“情有所钟”。他认为,新乡农业基础较好,农业立体科技支撑优势独特,应当在率先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有所作为”,“把新乡农业打造成为全国亮点,为农业现代化趟出一条路子,是我们新乡执政者的使命和责任。”
同一梦想下,三方兴味相投,一拍即合。
2
问: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啥意义?
着眼于在典型农区探索如何统筹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着眼于在粮食主产区探索如何依靠土地盈利的现代农业建设模式;着眼于在区域经济范围内探索如何依靠示范组织推动发展的机制和办法。
科技资源与行政资源的整合
在新乡,院地合作已非一朝一夕。相比以前的合作,此次院地合作有什么不同?将给新乡带来什么?给河南带来什么?甚至给全国农业发展带来什么?
新乡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晓然认为,以前的院地合作,是一种缺乏硬性约束的松散合作,“没有规定的权力与义务”。但这次合作,规定了合作的目标、内容、形式,使合作变得清晰可控。“它是一种拓展,把合作的内容由过去的科技领域拓宽到生产、加工和流通诸环节;它是一种整合,实现了科技资源和政府行政资源的有效交集,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打造能够盈利的农业产业链
“传统种植业,利润薄、风险大,农业的绝大部分利润产生在加工和流通环节。建设新乡现代农业示范区,不仅仅是要通过科技合作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尝试发展一种能够盈利的、能够带来GDP的农业产业链,能够推动就业的农业产业集群,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一个支撑。”对于院地合作,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给出自己的理解。
“我们要在新乡打造一种模式,我们的科技成果在这里转化,并利用这个平台开展新内容合作,这种模式既能带来效益,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又能带动农民就业。”
探索典型农区如何统筹协调发展
而在中国农科院党委书记陈萌山看来,此次院地合作立意则更为高远:“这次合作,我们应着眼于在典型农区探索如何统筹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着眼于在粮食主产区探索如何依靠土地盈利的现代农业建设模式;着眼于在区域经济范围内探索如何依靠示范组织推动发展的机制和办法。”
就在示范区正式启动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导的新乡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云平台开始应用。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勇博士告诉记者:“中国农科院从2009年开始起步做这个平台,已经基本完善,率先在新乡试点。”
试点通过免费发放平板电脑,提供农技信息,基层农技员可通过该应用平台实现与中国农科院专家在线交流,及时解决农技员在田间遇到的问题。
这成为示范区建设一个生动的注解。
3
问:新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啥模样?
示范区将加快科技、人才、资源的聚集,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换的模式,探索农业科技合作共赢的机制,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区。
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区
在新乡,无论是会上还是会下,中国农科院党委书记陈萌山都显得十分兴奋,豪情难掩。他表示,在新乡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对于推动新乡乃至河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而示范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农科院将加快科技、人才、资源在新乡的聚集,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换的模式,探索农业科技合作共赢的机制,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区。
示范区建设目标显示,通过3-8年的建设,新乡市将建成集农业技术集成创新、现代农业设施展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农产品加工与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河南省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引擎,探索一套高附加值、高科技、高效益、理念新、模式新、产品新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示范区将建“一城多基地”
为加强组织领导,顺利推进示范区建设,新乡市委书记李庆贵在会上“主动请缨”,担任示范区建设新乡方总协调。
启动仪式上,新乡市市长王战营也表达了新乡建设示范区的坚定决心:新乡市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着力抓好农业科技研发、农业科技展示、高效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科技服务等工作,全力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保障,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新乡现代农业示范区。
新乡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晓然则进一步解释了新乡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路径:示范区将采取“一城多基地”的形式,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区。
“一城”指以新乡县为核心区,以中国农科院新乡实验基地和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为两大主要的科技支撑单位来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城。农科城的实体建设包括“一带、四大基地、六大中心、八大试验点”,同步启动以农科城为引领的“四园”和“十大基地”建设。示范区将以“高效农业、安全农业、品牌农业”为产业定位,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科技支撑、农民受益”的运行机制,发展优质粮油、高效设施蔬菜、标准化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十大支柱产业”,探索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示范区内农民年人均将增收6000元
9月2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记者看到综合试验楼及配套设施已经完工并投入了使用,根据示范区的要求,基地在作物新品种培育与高效种植、林果新品种培育与高效种植、植物保护、设施农业、区域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试验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将相继展开。
而河南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通过功能分工,也完全融入到示范园区,这个占地5000多亩的“大块头”,在建设上突出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成为展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据了解,示范区共涉及新乡10个县(市、区)。预计2015年,孵化和培植龙头企业和涉农企业达到10家;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应用农业高新技术,农副产品加工率可达到70%,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将大幅提高,预计示范区内农民年人均增收6000元。
(原标题:新乡开建中国现代农业“样板田”——三问院地合作建设新乡“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