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问题 > 农村“零赋税”后应关注的几个新问题 返回首页

农村“零赋税”后应关注的几个新问题

农村“零赋税”后应关注的几个新问题

时间:2012-06-07 13:07来源: 未知作者:bianji66收藏
       我国在近两年中,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还***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一系列旨在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村******,鼓励发展生产的惠农政策。近日,笔者在乡村调查时发现,农村实施“零赋税”后,农村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旧的“负担”减免了,但新的“负担”增加了笔者在山区调查时发现,农村旧的“负担”虽然减免了,然而农资涨价、用工涨价等,却成了农民新的“负担”,其“负面”效应,大大抵消了国家为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产生的“正面”效应。以用工涨价为例,近年来,山区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很多农户不得不花钱请工从事耕作与收获。2004年以前,我县农村工价一般在15—20元,2005年农村工价涨至20—25元,2006年又涨至30—35元,有的甚至达到40元。近两年甚至还出现了过去少有的耕地“撂荒”现象。
  除生产性开支明显上涨外,农村非生产性开支也迅速上涨,成为农民又一“负担”。近年来,国家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但上高中时,高额的学费,却成了贫困山区农家子弟难以迈过的一道“坎”。“公用工”取消了,农村公益设施建设与维护难度更大了
  取消“公用工”,广大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现在“公用工”取消了,农村青年能够放心外出打工。但不少乡村基层干部则反映,近两年中,因为没有了“公用工”,除通村水泥路等以国家投入为主的项目建设进展比较顺利外,一些项目外的农村公益设施建设困难很大,就是原来建设的小型库、塘、堰、渠、路、桥等公益设施,也很难得到有效的维护,结果***的还是大多数农户。
  事业单位人员减了,农村“公益性”服务少了推行乡镇机构改革,减少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人员,是国家近年来为减轻农民与地方财政负担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有的地区在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忽视了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别,忽视了“公益性”服务对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性,表面上改掉了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减少了财政开支,但实际上却加大了农民的支出与负担。例如部分地区提出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推向市场,让农技推广人员通过为农民提供服务到市场上去找“饭”吃,但事实上由于山区农民经营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再好的农技人员,也很难在农民手中获得“技术”报酬,结果有的农技人员只好改卖农资,有的干脆改行或外出打工,结果一些很好的栽培新技术难以在基层得到示范与推广。
  对农村“硬***”设施投入加大,但管理明显“弱化”近年来,国家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不断加大对农业与农村投入。但在各种“硬***”投入不断加大同时,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却明显滞后,不少农民与基层干部反映,如今在农村,除了看电视以外,其它文化、娱乐设施基本没有。
  总之,“零赋税”后农村不等于“零”问题。针对“零赋税”后山区农村存在的新问题,笔者以为,一要采取得力措施,控制农资涨价幅度,大力推广简便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益,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二要切实推进医疗与教育制度改革,要让普通农民看得起病、读得起书;三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刹住农村***风、吃喝享乐风与“人情”涨价风;四要适当提高村组干部待遇,并在村组一级保留适当的公用工与公益设施建设维护费用,加强对村组公益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五要稳定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调动农技人员从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确保基层事业单位“公益”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推广先进技术,免费为农民提供服务;六要重视与加强对广大青年农民的教育与管理,在建设物质文明同时,切实推进农村***神文明建设。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