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江西新闻7月4日电(吴玉平) 前不久,余干县因修建德昌高速公路连接线,几家需要搬迁的村民一直以各种理由反对搬迁。经过玉亭镇、鹭鸶港乡、乌泥镇干部20多次“驻村夜访”,当初最反对的村民也自愿搬迁到县里统一规划的新农村建设点,同所有的搬迁户一起建起了新楼房。据了解,半年来,该县德昌高速连接线沿线的三个乡镇抽调100多名乡镇干部入驻村小组,与群众“挑灯夜谈”,深入宣传高速连接线和节约土地的重大意义,广泛宣传新农村居民点小区配套的巨大优势,广泛征求群众对拆迁补偿和新房建设的意见,为群众办理各项实事200多***,终于以真情和真心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所有拆迁户都在新农村建设点上动工建起新楼房,未出现一例上访和强拆现象。
今年年初,针对近年来“白天干部下村,群众下地干活;晚上干部回乡,群众收工回家”的“时间错位”现状,余干县全面推广“驻村夜访”做法,组织乡镇干部利用晚上时间走村串户,面对面、零距离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问、所求,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的疑难问题。为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目前,该县27个乡镇的书记、乡镇长每周坚持4个晚上“驻村夜访”,拿着手电筒走村串户,深入农户家中亲***线索、亲自做“对象”工作、亲自参与“提审”,掀起了该县“驻村夜访”打击“两非”的高潮。
“群众的事是最大的事,有了群众的理解支持,任何困难都能解决。 ”余干县委书记郑光泉介绍说。为了深化“驻村夜访”活动,该县统一制定了夜访情况公示制、办理情况例会制、重大情况会商制,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并将驻村夜访情况与单位及干部年终考核挂钩,作为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有效解决了乡镇干部的“走读”现象。据了解,半年来,余干县平均每天有2000余名干部“驻村夜访”,走访农户4万余次,征求意见建议8000余***,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7000多***,为群众办实事3200余***,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0余起。
从今年起,余干县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创新了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在完善“驻村夜访”工作机制基础上,搭建沟通、服务、纳言和监督四大平台。该县统一印制工作联系卡,方便干群沟通;各乡镇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随时接受群众咨询、求助与提出意见、建议等;走访时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吸纳基层群众意见诉求;在全县368个行政村分别设立意见箱,接受群众监督和质询,切实建立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新机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