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问题 > 农村街巷硬化新债问题不容忽视 返回首页

农村街巷硬化新债问题不容忽视

时间:2012-11-06 14:42来源: 未知作者:孟枭收藏
        农村街巷硬化是山西省政府第二轮“五个全覆盖”工程之一,也是一项改善当地广大群众出行状况的民生工程。以沁源县为例,全县两年街巷硬化工程涉及主街道156.9公里、巷道186.7公里,通户道18.4公里,共计362公里。
  街巷硬化工程实施以来,各县市区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受到百姓的广泛欢迎。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因工程而造成的农村新债问题,也给当地政府带来了不少困扰。据了解,按照交通部门街道每公里造价20万元,巷道通户道每公里造价10万元测算,沁源县街巷硬化工程总投资约为5189万元。其中,除巷道、户道人工投劳投资164万元外,其余5025万元建设资金按6∶3∶1比例由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工程建设所需财政资金实行统贷分还,由县财政、交通部门上报省市财政、交通部门统一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但在工程招投标中,施工队报出的价格远超过了省政府测算的造价,使工程预算大大增加。尤其是偏远乡村,低价根本招不到施工队,工程更无人干。加之受县级可用财力制约,配套资金不到位,导致完工的街巷硬化工程款拖欠,形成新的农村债务。
  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政府应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方案,化解因街巷硬化形成的农村新债,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此建议:街巷硬化工程全覆盖后,应继续由交通部门牵头,农业、财政、审计部门配合,逐村核实认定,澄清新债,锁定债务金额。省市级政府应在足额配套资金的基础上,适当在政府切块(街巷硬化)资金中按一定比例对有债务的县乡予以调剂解决。同时,也可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戴帽”下拨资金直接用于化债。省市级政府可借鉴国家清理化解农村“普九”债务的做法,筹集资金化解债务。县区政府也可在1至2年的超收财力中安排专款化债。为防范债务风险,工程量大的乡村,可提前从交通、发改部门共同认定的工程量中切出一块,通过农经、财政部门纳入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中列支解决。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