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第一要务,就是服务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找准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与服务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正确对待,深入剖析,努力探索解决的新办法,创新服务途径,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据笔者了解,当前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新时期党建工作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员发展难。在农村党员发展过程中,由于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年轻人外出务工,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流动性较强,党支部很难掌握其思想状况、工作情况,难于选苗,难于培养。受市场经济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部分农村青年主观上弱化了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缺乏入党的荣耀感,提出入党申请的人逐年减少,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力量不足;部分积极上进的青年刚发展为发展对象或吸收为预备党员又外出务工,导致无法按时吸收或按期转正;在家人员大多老弱病残,思想认识有局限,认为入党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交党费,而且各种活动繁多,事事要带头,把入党当成了负担。二是作用发挥难。农村党员综合素质偏低,整体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薄弱,自身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多数农村党员每年只参加“七·一”培训,部分党员由于长期外出或身体及其它方面原因,参加培训时间不多,也没有努力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宗旨意识淡薄、党性观念不强;党支部创新能力不够,不能结合实际构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和机制。三是素质提升难。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不足,多数农村党员不能迅速把新知识内化为行动力。同时,对于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山区农业县,人口居住较分散,支部辖区较广,特别是农村党支部,支部活动受季节和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如春种秋收期间,多数农民党员忙于农活,不能按时参加支部活动,在家党员多数年龄偏大、居住偏远,不原意参加组织活动。四是统筹领导难。在各级基层党组织中,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基层党组织书记不熟悉党建工作业务,抓党建工作把握不了重点,对党建工作认识、理解有偏差,特别是对自己的工作职能定位不准,认为党建工作就是做资料,可以在年底“打急抓”,忽视了党组织在抓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更不善于领导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五是制度执行难。多数基层党组织不能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管用的制度,上墙的只是一种摆设,不具备可行性,如“三会一课”等制度,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际行动和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笔者认为,新形势下,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切实体现服务发展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对基层组织设置进行优化,对党员素质能力进行大规范提升,对党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党组织存在问题,使之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有新进展、新气象、新突破。
在组织建设上力求规范,确保工作实效。全面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重点按照行业分布、工作性质等因素,尤其是在村小组、产业链和各类协会和自治组织中,只要有3名以上党员长期生产和活动的地方,都建立起党组织,把组织信任、群众认可,熟悉党建、经济工作,能带头发展、带动发展,敢于担当的党员选配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对那些工作长期不负责任、群众意见大、不能胜任的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及时调整,真正形成“抓书记、书记抓”的工作格局,使党组织在村民小组、企业、协会、产业、项目上充分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整合资源、凝聚力量的优势,促使各类组织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积极贡献力量,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力度。
在党员发展上力求质量,强化素质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的高底,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组织的整体评价,因此,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不能只要数量不要质量,必须牢牢把好入口关,只让优秀的人进,不让投机专营者入;注重从乡土人才、优秀青年、创业致富能力中培养、发展积极分子,使这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同时,探索建立委托培训管理制度,对流动党员、积极分子开出委托培训书,持此证书,可在所在地免费参加培训,培训党组织义务将其培训情况寄回递交入党申请的党组织;建立委托考核管理制度,对流动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由主管党组织向流出地党组织开出委托考察书,由流出地党组织对其进行考核后寄回主管党组织,确保他们不脱离组织,按期接受考察。对优秀的党组织和党员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党员干部队伍中掀起学先进、赶先进和超先进的氛围,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重点培育和扶持好能发展、会发展,能带头发展的农村党员,发挥党员的带动作用,提升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
在运行机制上力求管用,注重方法创新。党组织的运行机制,重点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解决有人抓的问题;二是要解决抓什么、怎样抓问题。在基层党组织中,多数党组织书记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单纯地以行政成绩来体现党建业绩,找不到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的有机结合点,导致出现“两张皮”现象;多数党组织班子成员认为党建工作是党组织书记或党务工作者的事,不管不问,完全忽略了自己也是组织中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有责任和义务抓好党建工作。因此,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是关键。党建工作责任制是考验基层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基层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思路是否清晰、工作是否有成效、是否尽职尽责,既要让上级组织清楚,更要让广大党员和老百姓明白,就要通过公开承诺和述职来体现,通过组织测评、党员群众打分来进行综合评价,选优汰劣。同时,要特别注重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创新不是搞花架子、搞形式,而是针对各自的情况,围绕党支部设置、党支部活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员教育管理、社会管理等内容进行深入探索和尝试,重点是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操作性较强的创新项目,使之特色化、品牌化、长效化,才能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内生活力,使之正常运行、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