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炀镇一所占地75亩的中学,教学楼、公共楼、宿舍食堂一应俱全,却只有4名学生,更令人惊讶的是,这4个学生却有14名教师来教。附近群众称很奇怪,也太浪费了……
步入花集中学,尽管学校还很新,尽管学校还在使用,但给人的感觉异常荒凉,4个学生14个老师,显然不是很合理。
从老的花集中学教学楼到现在的花集中学教学楼,看起来都很新,但却无法改变它们的命运。花集中学的命运也并非个别现象,在国内,很多学校甚至是希望小学投入使用年限时间不长,却因为学生人数和教育布局调整等原因被迫“荒废”的学校也很多,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面对花集中学的这种境况,安徽省社科院社会研究所王开玉所长颇有感触,他说,这是当今农村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农村城市化和农村人口高流动性等特点,近年来农村学龄人口数量开始逐渐降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也是在情理之中。
王开玉说,在过去农村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下县办高职中,乡镇办初中,村办小学,各自为政致使农村教育布局失衡,导致很多新建不久的学校,甚至希望小学“停摆”,这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也让有关部门工作被动。王开玉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及时调查研究农村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长远规划,对那些“停摆”的校舍进行充分利用而不是闲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已经于今年9月初颁发,我省的实施细则也正在制定。这些新政策出台,将进一步规范我省各地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撤并行为,在学校撤并过程中,做到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规范的操作程序和良好的保障措施,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