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问题 > 农民“被城镇”的真相是GDP还是形象工程? 返回首页

农民“被城镇”的真相是GDP还是形象工程?

时间:2013-10-09 11:02来源: 未知作者:曙光收藏

  国家三农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的迅速孵化都加速了我国农业经济整体获益水平的提升。连续多年的国家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农民经济组织快速成长,国家农业的政策利好形式喜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为农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大家都在思考,在现阶段的国家农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新的农业发展机遇该如何把握。传统农业的定义在广大经营者的心中已经产生了本质的变化。通过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体也在逐渐聚变。那么随着国家农业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也往往令人产生担忧和疑惑,农民上楼了土地怎么办?农民变成居民了生活怎么办?当农业离开农民农业怎么办?为了城镇化而进行的城镇化最后谁会获益?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城镇化的推进是否能够为城市注入新的劳动力储备?

  城镇化是现代农业产业化运营的必经过程

  我们常常在思考现代农业发展的三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在讨论现代农业的发展之道,应该如何运营。随着国家城镇化的迅速推进,现代农业中所包含的农业一体化、农业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农业信息化、城镇化等背后的关键还是三农问题,他们都是现代农业产业化运营的必经过程,通过农业一体化来解决农产品供应的总量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农民的获益幅度。而农业标准化是通过改善农产品品质来促进农业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农民知识化的推进来提升农业生产力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农业一体化以及农业标准化提供本质基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而农业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则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以及解放生产力的角度提升农业粗放生产的精细度来更好的完成现代农业的演变。

  城镇化要解决的不是农业问题而是农民问题

  那么当我们会回头考虑城镇化本身的核心特征时,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城镇化所需要解决的并不是单一的农业问题,他们本质还是在农民身上。如何通过城镇化的推进在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改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习惯。而没有产业基础的城镇化往往带来的并不是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当农民离开土地,农民是否还可以生存,当农民走进城市,农民的生活品质是否真正的得到提升,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城镇化的推进本身是好事情,但一定要考虑到农业产业本身,通过城镇化来结合农业产业,在合理的规划利用土地的本身,来提升土地盈利能力以及获益幅度,帮助农民向农业产业工人的转型。当然也可以通过农民经济组织来实现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高效融合,进一步的拉动地域的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生产总值,再来与城镇化相结合从而从本质上解决农民问题进而解决农业问题。

  现在的城镇化

  在二线三线城市我们能够看到的共同景象是各种各样的工程,而这些工程在我的眼中就是商品经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一直以来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当政策给予了地方政府扶持三农的要求和措施时,那些坐落在农村的高档别墅,住宅区真的能够为农民生活带来本质的改善吗?当旅游城市,农业示范园区批量出现的时候,那些挂在政府办公室的荣誉背后我能够感受到的是,城镇化最后所成就的应该是农民,但这“成就”背后农民是否真的获得了相应的“成就”,那最后的城镇化真正成就了谁,成就了GDP?还是成就了形象?

  观点小结

  每个人的心中都向往高品质的生活,每一个从事农业的经营者们都向往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和经营前景,每一个地方政府都渴望通过更多的政府措施来让农民们走向富足的生活,那么农民本身他们需要是什么?在农民的眼中高品质的生活是什么?农民要富足的到什么程度才真的是富足?倡导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农业从业者们能够从农民本身,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城镇化与农民群体之间的关系,让城镇化让农民获益,而不是让他成为负担,让农民被城镇。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