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典型事例 > 心系三农的好干部 返回首页

心系三农的好干部

时间:2012-06-04 10:15来源: 作者:收藏

业靠科技,科技靠推广,推广靠队伍。中方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彭晓春同志,作为中方县农技推广队伍的一名经作技术骨干,三十年如一日,献身于农业,服务于农民,风里来,雨里去,足迹遍布全县22个乡镇210个村组,在促农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历程中,书写了一曲动人的赞歌;在推动经济作物结构优化,产业规模生产的发展中,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使全县经济作物生产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鉴于彭晓春同志的工作业绩,曾先后数次被县委政府授予“中方县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湖南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怀化市一线一圈科技成果”进步奖。  

        一、业精于勤,不断增强服务“三农”的本领。 现年55岁的彭晓春同志,1981年毕业于湖南省安江农校果树专业,曾先后在原怀化市农林水局经作站、怀化县农业局、泸阳农业中学等单位工作,1998年担任中方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一直从事以果树栽培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的指导和推广工作。在下海成风经商成狂的市场经济条件大背景下,他不为谋农资销售企业4000/月的高薪聘请所动,也不为个体下海自挣45万元/年的丰厚待遇所迷,坚守在自己的经作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一丝不苟。他深知,要适应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必须要牺牲个人的某些得失,而且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数十年来,他一刻也没有放松过自身的学习与提高,经常看书、看报、订阅书籍、杂志,累计自费订阅杂志千元以上,包括《中国南方果树》、《亚热带果树信息》、《长江蔬菜》、《果农之友》等专业杂志,购置农业科普光盘1000余元,在别人搓麻将、打牌、下棋的业余时间里,他却挑灯夜读,孜孜以求,仅用三年的时间自修完成本专业全部的大学课程,有《果树栽培学》、《果树遗传与育种》、《果树病虫防治学》、《果树研究法》等十多门课程,此外,为了拓宽知识面,以达到不同专业技能触类旁通的效果,他还自修学习了“农作专业”、“土肥专业”、“植保专业”等相关业务知识。从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领会,从实践中积累,在生产中运用;坚持做到农民需要什么,自己学什么。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一年一个新台阶。农民亲切地称其为“彭老师”,同事们称其为“专家”,农业局局长评价其为“低文凭、高水平”。1999年他应邀参加了中国柑桔研究所举办的“柑桔品种结构调整暨新品种展示”研讨大会,次年又应邀参加了该所举办的“全国果树珍稀良种资源发掘与产业化开发研讨暨展示会”同年还参加了湖南省科协举办的“加入WTO之后的湖南科技发展论坛”,大会,先后发表《突出地方特色,迎接入世挑战》、《西瓜水稻轮作栽培关键技术》、《当前柑桔产销形势与对策》等十多篇科技论文,现应邀被聘为“中华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二、心系农业,帮助农民走出致富之路。 作为经作站的负责人,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引进开发新品种,建立果树名特优新品种母本园和展示园,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才能引导经作产业走向持续发展的轨道,才能更好更快地让农民既增产又增收。为了找准各地产业发展方向,把握全县经作生产动态,他常常是日出而发,日落而归,租车赶路下到各个乡镇和村组,调查了解当地的地理状况,土壤土质及耕作习惯和技术水平,进行细致地研究与分析,为农户提供具体的“生财方案”,许多农户赞誉地说:“专家一句话,解决种什么,这样的专家打着灯笼也难找”。1999年他对中方镇茅利溪蔬菜大棚基地的单家刚提出建议,在基地上进行“欧亚种葡萄的避雨栽培”,在他的精心指导下 ,葡萄售价8-12/公斤,实现年收入10多万元以上。为方便农民咨询,他自费印制名片,发放给各乡镇农户,帮助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疑难技术问题,近几年来,仅接待农户咨询达5万人次,深入农户和生产基地答疑1000多次,如2003年中方茅利溪70多亩黄姜苗圃基地,由于消毒不严,加上恶劣的阴雨气候,褐斑病、立枯病、猝倒病突然爆发,死苗20-50%,情况十分危急,他得知后,硬是蹲在基地一个多星期,亲自配药,监督施药,扑灭了疫情,为基地挽回损失20多万元,但自己的职称英语考试却因此被耽误了。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自1998年建县以来,他先后在全县范围内根据全国水果布局,品种构成,结合我县各地资源状况和生产能力,引进推广了宫川、市文、大浦等早熟蜜桔品种;娜、纽荷尔等美国脐橙品种;希姆劳特、京亚、京优等欧美杂交葡萄品种;美人指、红地球、皇家秋天等优新欧亚种避雨栽培葡萄品种;荸荠、东魁等优新杨梅品种,其中湘珍珠葡萄、金秋梨、东魁杨梅这三个品种,已上升成为我县的主导水果产业,湘珍珠葡萄已发展到2.5万亩之多,金秋梨已突破9千多亩,杨梅扩大到7千余亩,初步构筑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郊区农业基本框架。  

        三、现场授课、传递普及农业新科技。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离不开培训与现场指导,彭晓春同志深切地明白这一点。他一年365日,很少待在自己的办公室,经常下到各乡镇村组,深入田间地头举办技术培训班,进行现场指导,培训讲课水平是全县出了名的。他曾经近十次地应县人事局、县组织部等相关部门的邀请,在全县村组党员干部班、妇干班、乡镇中青班等县级培训班上进行《农业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水果品种的选择及无公害生产》、《新型农业劳动者的培养》等专题讲座,在每年县农业局召开的全县农业工作会议上,他每会必到,担任全县农技站站长农技人员的经作培训教师,受到各方的高度赞誉。为了更好地编好实用技术的培训资料,他撰写了《柑桔栽培实用技术》、《金秋梨栽培实用技术》、《杨梅栽培实用技术》、《湘珍珠葡萄栽培实用技术》等农业科技读本,深得培训学员的厚爱。2001年为了推动桐木镇湘珍珠葡萄产业的发展,他来到该镇对10多个村组进行为期近半个月的轮回培训,共举办“紫秋葡萄栽培技术培训班”12期,发放技术资料2千多份,嗓子讲哑了,他也毫不顾惜。2003年他前往活水乡举办“金秋梨栽培技术培训班”,一住就是十多天,一个村接着一个村地讲课,经常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由于过于劳累,终于病倒了,大家都劝他休息几天,可他就地晚上打吊针,白天依然马不停蹄地跋山涉水去下一个村授课,凭着这种忘我敬业的精神,他完成了这次为期11天的培训,极大地推动了该乡金秋梨产业的发展。近10年来,他几乎踏遍全县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共举办柑桔、葡萄、金秋梨、西瓜等栽培技术培训班130多期,培训人数达1.3万余人次,培训出较高水平的科技示范户、专业户200多户,培植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重点专业户50多户;推广应用绿肥改土、重施壮果肥、大枝修剪、果园生草覆盖栽培、果实套袋、果园病虫节本增效防治等高新技术共10多项,其中,仅水果套袋一项,每年销往产区的果袋达400多万个,为产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以上。  

   

        四、硕果累累,开创经作产业新格局。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个加快、三个跨越”的战略目标及“中方县农业种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中方县水果业五年发展规划的宏伟蓝图,彭晓春同志时刻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牢记“三农”的重任,将自己的光和热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中方这片热土,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作产业的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优质、高效、规模、标准的产业化新格局。全县建立了四个优质水果产业带,即以中方、牌楼、桐木、炉亭坳四个乡镇为中心的葡萄产业带;以石宝、铁坡、活水三个乡镇为中心的金秋梨产业带;以龙场、新路河两个乡镇为中心的杨梅产业带;以及以中方、牌楼两个乡镇为中心的无籽西瓜产业带。特色产业和特色基地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共建立五大优质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即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桐木镇、牌楼镇陈家湾村10000亩无公害葡萄示范基地;活水、石宝乡的5000亩无公害金秋梨示范基地;龙场乡的3000亩无公害杨梅示范基地;桐木镇、牌楼镇的4000亩无公害柑桔示范基地等五大优质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名优特稀经作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我县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行动步伐,全县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9.45万亩,其中蔬菜0.1万亩、金秋梨0.3万亩、杨梅0.3万亩、葡萄1.2万亩、柑桔1万亩、奈李0.2万亩、西瓜0.2万亩。对金秋梨、葡萄、杨梅、西瓜等24个产品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18个品种已全部通过农业部的审定论证,使我县成为全省30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之一。抽检的四批次1002个样品,合格率达90%以上。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