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典型事例 > 为了大地的丰收 返回首页

为了大地的丰收

时间:2012-06-04 10:15来源: 作者:收藏

邓运华同志,男,汉族,现年34岁,中共党员,农艺师。19967月毕业于湘潭农校农学专业,现为中方县桐木镇农技站站长。他十五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在农技推广工作第一线,扎根农村,默默无闻地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传播给千家万户,自始至终表现出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在平凡的农技推广岗位上谱写着不平凡的事业。  

心怀壮志铺富路  

说起桐木的葡萄就不能不说起邓运华。十年前,邓运华同志从花桥镇调入桐木镇农技站工作,这里有种植紫秋葡萄的传统和习惯,但是管理粗放、树势衰弱,老百姓几乎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当时“发展紫秋葡萄,让葡萄树成为桐木人民的摇钱树”的一个闪念使他与桐木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上了十几年如一日的科技兴农这条路。  

在无技术基础,农民群众对发展紫秋葡萄疑虑重重的情况下,他先后两次到省农大参观学习,取经解疑,掌握技术。农民是纯朴的,同时也是现实的,他们渴望致富却又害怕承担风险,他们不相信自家房前屋后长了几十年的葡萄树会给他们带来财富。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了推广紫秋葡萄,邓运华同志亲自在镇农技站园艺场搞示范,建起了全市第一个无公害葡萄标准化生产项目点,进行葡萄标准化生产。他深知每一棵葡萄树都浸透着农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寄托着群众的希望,也关系到今后葡萄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因此,在葡萄园的选址、建造、种植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他都一丝不苟,费尽心思,亲自种植,亲自管理,终于在第三年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葡萄并流通上市。这一举措结束了桐木葡萄只自己吃不作商品卖的历史,桐木人终于看到了沉甸甸的希望。为了把这一经验迅速推广到全镇,他拜访专家,走访有经验的老农加班加点整理出一套技术培训教材,冒严寒,顶酷暑,奔波于村组之间,办培训搞讲座,入户做工作,进园做指导,联系示范户,指导培养出了全国标准化栽培示范户亩产4000公斤,收入达2.4万元的高产典型。在邓运华同志的言传身教及一些高产典型的示范带动下,桐木农民根深蒂固的一元种植思维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解放,一场“丰富城市果篮子,鼓起农民钱袋子”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迅速掀起,全镇葡萄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不足3000亩迅速发展到2010年的1.8万亩,葡萄销售收入突破4000万元,全镇人平葡萄收入1900元,紫秋葡萄已发展成为桐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猪―沼―果”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被省领导给予“全省先进、怀化第一”的高度评价。  

产业做大了,销售价格却一直上不去,怎么办?推广标准化生产,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说干就干,邓运华同志带领农技站一帮人在大松坡村建立了1000亩绿色食品葡萄生产基地、200亩无公害富硒葡萄生产示范基地、100亩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基地内的修剪、施肥、防病治虫邓运华同志都是亲自操作演示,手把手地传授。一年下来,基地内葡萄丰收了,亩产平均达2200公斤,科技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葡萄品质,销售价格比普通园区葡萄高出1.2/公斤,为农民增收340万元。邓运华同志却黑了瘦了,摩托车也换了三次轮胎。家人既心疼又有点抱怨地说:“你这样苦干何苦呢?工资没多拿一分,还倒贴汽油钱、修车钱。”他只有抱以谦意的微笑说:“我要对得住我的工资。”  

献身基层搞农技  

十五年来邓运华同志一直工作在乡村农业第一线,吃在乡村、住在乡村、工作在乡村,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新形象,谱写了一曲曲大干苦干实干甘当孺子牛的感人壮歌,演绎了一篇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篇章。  

2008年中方县实施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桐木镇农技站承担了四个田间试验,在做田间试验小区的时候,天公不作美中途下起了倾盆大雨,同事们建议等雨停了再做,邓运华说:“等雨停了那我们前面的工作又要重新来过,时间上来不及了。”在他的坚持带动下,大家一鼓作气冒雨完成了小区设置。收工回家家人还以为他骑车不小心摔进了水沟。邓运华同志始终认为: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科技试验是示范推广工作的前奏,没有严密准确的试验结果,示范推广工作将是前功尽弃,对工作极为负责的他从不敷衍了事,从选种―育秧―栽插―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收割等每一个环节都是亲自观察记载、调查取样、撰写试验报告,使试验结果准确无误,那一年他负责指导的四项试验结果准确、数据资料齐全,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  

项目实施三年来,他接受群众咨询1000余次,发放施肥建议卡15000份,为群众节约生产成本90万元,提高粮食产量1100吨。2010年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中,邓运华同志负责10户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工作,他为每一户科技示范户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指导方案,始终坚持进村、入户到田间的技术推广方法。示范户梁厚富种植了5亩葡萄,以往葡萄年收入从没超过1万元,在邓运华同志的指导下,他采用了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葡萄套袋三项技术,去年葡萄销售收入达2.8万元。过春节的时候梁厚富特意找到邓运华,要他一定去家里尝尝自酿的葡萄酒,还将了他一军说如果不去就是瞧不起农民,不愿和农民交朋友。在示范户的带动下全镇学科技、用科技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今年3月,省农业厅项目检查组来桐木镇检查验收,副厅长左平权对邓运华同志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  

情系群众干实事  

2008年,全国发生了罕见的冰冻,桐木的农业生产也同样遭受了严重的冰冻袭击。春节过后正是恢复生产的黄金时期,邓运华同志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解农民所盼,在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迅速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受灾村组,冒着严寒逐片逐点查看灾情,逐户逐园提供救灾办法和措施,连续奋战一个多月,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6万元帮助群众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同样是2008年,桐木镇柑桔大实蝇大发生,桔农利益受到严重威胁,邓运华同志及时请示市、县农业局,争取防控物资(农药)35件,在发生严重的楠木铺村、宝寨村建立了4个防治示范点,指导群众开展专项防控,通过连续三年的防治,柑桔大实蝇得到了有效控制。宝寨村柑桔种植大户黄斌感慨地说:“多亏了邓站长,要不然我的桔园就全完了。”  

20095月,桐木的葡萄出现了一种“怪病”:一朵一朵的花还没完全开放就掉落,整穗花序只剩下光秃秃的穗轴了,没有花哪有果?没有果哪有经济效益?群众心急如焚跑到镇农技站求助,邓运华同志在第一时间就赶到了葡萄园,看着满园的落花,他心里隐隐作痛,这可是农民一年的收成啊。实地分析研究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开花期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的,属于生理性病害,不需要用药防治,但应该马上追施一次农家肥,清沟排水保证土壤通透性良好。随着天气的好转,落花现象逐渐停止,邓运华又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减少后期生理落果,保证产量。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葡萄成熟了,产量没有下降,质量却比往年的更好,农民笑了,邓运华心中的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20108月,正是水稻抽穗灌浆的关键时期,久旱无雨的天气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农民群众看着干涸的山塘水库奄奄一息的禾苗摇头叹息。旱情就是命令,邓运华同志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及时将灾情向各级政府汇报,会同水利站、农机站的同志积极争取抗旱油、抗旱设备。在那一个多月时间里,他没有休息过一天,走遍了全镇151个村民小组,逐丘逐块的查看灾情,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改种其它作物,同时及时向人保财险公司汇报灾情,争取到农业保险理赔资金11万元,尽管在大灾面前这只是杯水车薪,但群众被他满腔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所感动,都说他是个热心人是个好人!只要他到田间地头,群众就会亲热地围上他,即使是回到家里,还是有农民登门向他请教技术。  

满腔热情办培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运华同志深深知道: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光靠农技站几个人的力量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并培养造就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二传手、三传手,通过这些土专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才能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培养这些土专家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办培训。打铁还须自身硬,为了更好的服务农业,开展好培训工作,他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入手,自费参加了湖南农大本科文凭自学考试,连续多年订阅了《中国农村科技》、《农家致富顾问》、《致富天地》、《农民科技培训》等杂志,并积极参加市、县农业局举办的技术培训班,向老师虚心求教,与周围同志诚恳交流经验,了解、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最新农技推广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成为一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种植实践经验的合格农村适用技术培训老师。  

多年来,邓运华同志以高度的责任心,长期坚持科技培训工作,每年举办“科技之春”、“科技之冬”、“科技赶集”等科技培训活动,深入田间地头,逐村逐组宣讲,使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在桐木农村日渐浓厚。下丰坡村村民蒋志辉参加了葡萄种植技术培训后,放下从事多年的运输生意不做,回家搞起了葡萄种植和育苗,邓运华同志对他进行定点跟踪指导服务,现在每年他仅葡萄和育苗收入就超过10万元,并创下了亩产4000公斤的高产纪录;原来的养蚕专业户唐大柏,因金融危机的影响亏损二十八万元,心灰意冷的他整天垂头丧气,邓运华同志了解到情况后,亲自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给他讲解国家的惠农政策,鼓励他振作精神发展粮食生产,唐大柏在听了水稻栽培技术培训课后,重新树立了信心。邓运华同志又及时帮他联系了优良的水稻种子,并帮他与五溪米业签订了稻谷收购合同,免除了他的售粮后顾之忧,当年唐大析就发展水稻生产100亩,通过良种良法的应用,配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平均亩产达562.3公斤,总产值13万元。几年来,邓运华同志共举办各类科技讲座76场次,培训农户53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0余份,田间指导上万次,培养各类种植专业户152户。一项项培训深入民心,一盏盏明灯照亮民心。通过培训,全镇科技入户率达98%90%的农民掌握了23门实用技术,科技贡献率达55%,科技的运用,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全镇农民人平纯收入每年递增15%以上,2010年达4348元。

有播种就有收获。桐木镇农技站被省委评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被省农业厅评为“农技推广先进单位”;被市委评为“全市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乡镇站所”;十多次被市、县农业局评为“先进农技站”。邓运华个人连续三年被县农业局评为农技推广工作优秀个人,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湖南省农业丰收奖1项,怀化市科技进步奖1项,怀化市农业丰收奖2项,受中方县政府嘉奖2次。农技推广的路还很长很长,他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农民对他的期望还很高.....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