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典型事例 > 带领蒜农拓富路 返回首页

带领蒜农拓富路

时间:2012-06-04 10:15来源: 作者:收藏

在大丰,年种植25万亩,产值10.2亿元的大蒜产业化经营,作为全市特色经济作物生产的一大亮点,颇令大丰人自豪。近年来,这个全国数一数二的特色蔬菜项目屡获殊荣。以发祥地裕华作为商标注册的裕华牌大蒜,如今是江苏名牌产品、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历届国家和省、市农博农展会金奖产品。大丰则被列为国家级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蒜二茬化栽培技术被中央组织部宣教机构选用为远程教育的科普技术推广专题片……裕华大蒜这飘香光鲜的殊荣背后,大丰成千上万的蒜农会铭记一个人在大蒜生产发展上立下的功劳,流淌的心血和汗水,这个人就是大丰市蔬菜站站长、推广研究员韦运和。2009年以来,作为江苏省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的参与者,在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践活动中,韦运和同志为大丰市高效农业、蔬菜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大蒜产业的科技普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科技兴农的模范。

二茬蒜种出高产量

大丰宜蒜”―这样的文字,记载在有关介绍大丰农业的史书上。而七葱八蒜的农谚告诉人们,农历八月份种蒜最适宜。当年八月播蒜,青大蒜将成为春节餐桌上颇受欢迎的绿类蔬菜,来年四、五月间,蒜苔上市……大丰人沿着这样的收种方式,一年年、一代代地经营着大蒜的春华秋实。改革开放后,大丰种蒜面积扩大,大蒜系列产品的经营实现了市场化运作,于是,当地流传开这样一句形容大蒜身价的词,大蒜值钱是个宝,不值钱时是根草。韦运和蹲在蒜地里思索着,发誓要改变大蒜传统的种植习惯,通过增茬增量的办法,弥补正常种植时万一遇到市场不景气状况下的蒜农生产损失。一天夜里,韦运和突然被冻醒了,原来他的上半身裸在被子外面。他马上闪出一个念头,人可以被冻醒也就能被热醒。他跳下床来迅速打开电脑查找有关醒眠资料,发现人类、动植物都有睡(休)眠的共性,更有受到外界刺激影响而提前或推迟苏醒的特质。他立即投入研究,计划通过本地大蒜前茬收获后大蒜苗期与其它作物争肥争水争光不强烈的特点,刺激蒜种的醒眠,促进提早萌动早播。他把这一道理一遍遍讲给大中镇海防村既是党支部书记又是种蒜销蒜大户的陈卫华听。在老陈的支持下,他们与当地冷库经营者合作,把蒜种包装成一小袋一小袋,在设定的恒定低温条件下冷藏,然后在7月中旬带肥播种。通过一系列辅助性栽培措施的落实,早植的青大蒜在九月底、十月初就可以上市销售,而此时常规播种的大蒜还刚刚处于发芽出苗阶段。第一茬青大蒜上市结束后,韦运和动员蒜农迅速覆膜播种下茬蒜,来年春季与先期播下的大蒜同时收获蒜苔。二茬蒜的试种获得了成功,陈书记平均一亩田的大蒜便拿到了亩产4000斤的青大蒜、2000斤蒜苔、1800斤蒜头的高产水平,一些跟着做的蒜农也根据播期的不同获得了增收3000斤的青大蒜产量。二茬蒜的生产开发,将青大蒜的供应期从正常的11月上旬提前到了当年的九月底,青大蒜供应时间被提前1个半月以上,大蒜产品供应期也从当年9月底延续至次年的5月份,避免了大蒜单一品种上市而形成的市场短缺,效益下滑的矛盾。从此,二茬蒜在大丰的大中、南阳、新丰一带广为种植。好的年景每亩二茬蒜比单茬蒜增加收入3000元,蒜农们高兴地说,是韦站长给我们拓开了一条新的种蒜致富路。

绿色蒜种出大品牌

大蒜,作为一种大众普遍喜爱的蔬菜作物,其生产、食用的安全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看着一些食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报道,韦运和的心里很不平静。身为一个市的蔬菜站站长,一定要为全市蔬菜安全生产负责。他从全市种植规模达到25万,产品销售遍及到周边数十个省、市市场的大蒜抓起。别看大蒜味甘性辣,平时看上去也较少用药,但韦运和坚持认为即使药剂使用的量次少,也必须严格把关,坚决控制其残留。为打造大丰裕华大蒜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韦运和带领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搞宣教,大讲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动员农户科学施用肥药,按标准生产销售,确保出产大蒜质量过硬,能够经受任何检验检测。在认识统一的基础上,韦运和指导并实施了大蒜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有的放矢施肥用药。蒜蛆是影响大蒜生长的重要根部虫害,发生时因农民贻误最佳防治期遭遇严重损失,部分蒜农只能被动地在蒜蛆发生时用呋喃丹、甲拌磷等违禁农药防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蒜蛆发生规律,韦运和指导农民在播种时用无残留的辛硫磷颗粒剂撒到蒜垄内然后播上蒜粒盖土。这样一个新技术在推广时,有些农户不习惯,因为他们过去使用的是呋喃丹杀灭地下害虫,有的人家有剩余呋喃丹,舍不得再买辛硫磷。韦运和上门启发开导,把生产安全蔬菜的重要性反复讲明讲透。叶枯病对于大蒜的产量,销售的品相影响较大。这种病害多在连日阴雨或雾霾天气状况下易发。而到发病时再施药往往效果不佳,且易形成农药残留,所以重在预防。在大蒜生长发育季节,韦运和天天关注天气预报,三天两头下蒜田,查苗情,一旦认为时机到了,他便沉到蒜农田头,现场指导,提前喷洒规定的防治用药,从而控制叶病的发生蔓延,实行大蒜的有机生产。长期以来,韦运和严格把握大蒜的质量状况,坚定不移地指导农户实行安全标准化生产,结合相关科室在大蒜重点乡镇推行大蒜产品质量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大蒜产品历经多次多部门的检验和检测,成为公认的绿色、有机、安全食品。有一天,他上街买了一大捆本地产的大蒜,从外观上看这捆蒜绿森森的,叶杆匀称,可解开系绳却发现里面夹杂着不少细小蒜,断截蒜。韦运和马上把自己的买菜经历拿到大蒜标准化培训班上进行现身说法。他告诉蒜农朋友,不要做让消费者看不起大丰大蒜的事情,大丰大蒜要有名声,有销路,有人爱,只有靠我们自己去维护其质量标准,那种把好看整齐的大蒜匝在外表,内里质量标准一塌糊涂的大蒜,人家下次是不会再买的,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全市大蒜产业必定萎缩。韦运和的话让大家很受教益。如今,大丰的裕华大蒜选的是优质种,施的是有机肥,用药无残留,表里如一包装讲究,是响当当的绿色标准的有机食品,青大蒜、蒜苔、蒜头、蒜片、蒜粉、蒜油等在市场上更是非常俏销。在上海农贸市场,上海许多曾在大丰插过队的老知青点名购买来自大丰裕华的大蒜,因为他们知道大丰是上海的飞地,裕华大蒜生产历来都是讲生态、重绿色的,买了称心,吃了放心。当看到一车车青大蒜运出田头,一箱箱大蒜深加工产品搬出冷库时,韦运和总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套作蒜种出高效益

创建高效农业,实现助农增收是每一个农技人员当今的神圣职责。身为推广研究员的韦运和在倾心大蒜等特经蔬菜产业的发展状大上可谓禅精竭虑。针对大蒜种植的特点,尤其是近几年大蒜市场价格行情的波动对蒜农生产、销售形成的影响,他思考着如何才能让蒜农更有利有为地打造大蒜品质声誉,做出品牌特色继而规避市场风险,实现稳定的增产增收心愿。通过观察摸索,韦运和提出一个强蒜增副的种植计划,就是突出做好做优做强大蒜质量,标准和品牌,在此基础上实行错开式间套作,通过增加复种指数来增加土地产出效益,达到蒜丰更丰,蒜减副补的目的。为了提高蒜地效益,韦运和通过研究论证,指导农户在早春的蒜行空茬上移栽预先备育的台湾华珍鲜食甜玉米。这种鲜食玉米8月中旬即可采摘上市,并且具有比普通玉米生产效益亩增500元,可以提前收获离田,不影响大蒜生产季节优势发挥的特点。裕华、南阳、新丰等地蒜农依靠紧靠大丰市区、港区的特点,在市蔬菜站指导下,近几年开发大蒜玉米套作模式,提早上市的鲜食玉米煮熟上市或青货外销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0年大蒜行情好,套作玉米丰收,蒜农盈利可观;2011年大蒜行情逊色于上年,但套作甜玉米、瓜果蔬菜、药材等市场走势较好,对大蒜形成一定补偿,农民还是感到很开心。

大丰的大蒜生产成为当地一大特色蔬菜项目了,大丰的蒜农致富了,韦运和也成了广大蒜农的良师益友,致富财神,走在广袤的蒜地里,他的身边总会围着一群蒜农听他拿着棵大蒜讲经说法,他也在农业科技推广普及一线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本领。近十年来,在高效农业、特经作物栽培方面,他累计完成新品种引进128个,引进新材料12种,先后开展了百余种种植新模式研究,完成蔬菜生产新技术研究25项。由他主持的沿海滩涂蔬菜耐盐抗逆栽培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开发项目2009年被列为国家科技富民专项行动计划;参与编写的《蔬菜规范化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一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韦运和热心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潜心蔬菜产业研究,已多次作为专家型农业科技工作者受到上级政府和部门表彰。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