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典型事例 > 吉林榆树三个农民的春耕故事 返回首页

吉林榆树三个农民的春耕故事

吉林榆树三个农民的春耕故事

时间:2012-06-14 11:34来源: 未知作者:cc收藏
    广袤肥沃的黑土地上,一辆辆播种机正在辛勤耕耘,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农民。春耕大忙时节,记者来到“天下第一粮仓”吉林省榆树市,来到春耕生产一线,走访了三位农民,他们中有合作社负责人,有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也有普通农户。聆听他们的春耕故事,探寻春耕中现代农业的***步,感受当代农民从思想观念到耕种方式的巨大改变。
    张军:凭卡种地 跟上时代
    “我估计今年收成肯定差不了,因为地里的肥全部都是按照卡上的说明施的。”看着家里刚刚播种完的土地,榆树市城发乡新义村农民张军露出了微笑。
    老张说的“卡”是指测土配方施肥推荐卡,这已经是他第二年“按卡施肥”了。去年他到乡里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时,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永志向他介绍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耕地通过采用GPS定位取土***,然后进行化验、分析,确定配方。农户按照配方科学施肥,可降低投入,增加产量和收入。
    听了王站长的讲解,张军决定试一试这个新法子。张军拿着自家地块的测土配方施肥推荐卡,半信半疑地按照卡上的说明进行了施肥。“秋后一算账,效果真不一***。”张军家种了2.6公顷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后,不仅每公顷地节省了1000余元的化肥钱,还增产了1200多公斤,多赚了2000多元钱,“看来,现在种地真得***信科学,不能抱着老传统不放,得跟上时代了。”
    今年春耕中,榆树市共有4万户农民和张军一***,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7万公顷。此外,良种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农业实用技术在榆树市今年的春耕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榆树市把农业科技挖潜作为粮食主攻方向,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农机应用上加大了力度,科技贡献率要提高到55%,为粮食增产提供强大动力。”榆树市市长李洪亮表示。
    陈卓:“合同托管”管好500公顷土地
    记者找到榆树市五棵树镇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卓时,他正在一片农田里指导农机手用免耕播种机播种。
    田***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托管了500公顷耕地,种植的都是玉米。春耕这些日子,陈卓从早忙到晚,“现在合作社的播种机全都派到春耕一线了。为了机车安全和播种顺利,我每天都得跑好几块地,干些送饭、送油、送零***的杂活儿。”
    与其他土地流转方式不同,田***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的是土地“合同托管”这种新模式。“就是合作社与托管农户签订规范的正式合同文本,明确土地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转让给合作社这个主体,然后合作社按照本村同等级地块的上中等纯收入的平均值,确定农户收益。”陈卓说。
    由于“合同托管”方式最大的亮点是从种到售合作社一包到底,风险共担,利益同享,这就意味着既要对合作社的发展负责,又要为托管农户负责。如何塑造合作社的品牌,树立良好的信誉,让托管农户满意,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润,陈卓在各个环节都下了不少功夫。
    “管好500公顷土地不容易啊。万事开头难,春耕最关键。”陈卓说,如果春耕能够有个良好的开端,那就成功了一半。今年春耕,田***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的500公顷土地中有320公顷耕地采用保护性耕作,3台免耕播种机起早贪黑作业。
    在耕种现场,记者看到,玉米免耕播种机一次就完成了破茬开沟、深施化肥、播种、覆盖***等作业工序。
    “把地交给你们种,我很放心。”五棵树镇农民孙国民把家里的1.3公顷耕地都交给田***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看着播完的耕地,孙国民高兴地对陈卓说,“希望合作社今年能多打粮,多分红!”
    据了解,今年春耕中,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合同托管”模式得到了榆树市的大力提倡并重点扶持。目前,榆树市有19个乡镇的25家合作社开展了土地合同托管,托管土地面积已达3000公顷。
    赵永波:“职业农民”有本“春耕经”
    “我家的地快种完了,接下来还得给其他农户旋地、播种,我得好好***打细算。”日前,在榆树市八号镇十五号村的一片农田里,赵永波一边向播种机里加肥料和玉米种子,一边和记者唠起了他的“春耕经”。
    2012年中央***文***中明确提出,要培育现代农业的“接班人”,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今年的春耕生产中,我市一批职业农民大显身手,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为黑土地上的一道风景线,赵永波就是其中的一位。
    赵永波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每年种80多公顷地,家里有4台播种机、1台大型旋耕机、4台小型拖拉机和两台大型收割机。每年春种秋收,他都会驾驶着农机穿梭于农田间,为农户提供服务。“我觉着吧,首先要***,就是心里有数,知道要种多少地、旋耕多少地以及地块的位置等。接着要细,就是把怎***分配机车做出个表格来,能够合理分配,不至于跑瞎道。第三要严,就是严格按照表格来出车,保证每天完成预定的任务。最后,要实,不能糊弄人,保质保量完成。”谈起今年的经营,老赵讲得头头是道。
    听了老赵的一番理论,让人感觉不到他是一个农民,倒像是一个部门的管理者。“虽然这几年收入很可观,但实际上要向职业农民转型并不那么容易,我还在努力学习中。”老赵笑着说,不但在种植品种、种植结构上都要想清楚,还要经营管理好,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我的文化水平不高,年龄也大了,有些知识学习起来有些困难。好在现在我儿子受我的影响,也愿意把种地当成事业去干,希望他以后能做个合格的职业农民。”
    “在榆树,像赵永波这***的职业农民每个自然屯都有。”榆树市农业局局长张学说,榆树市目前正在制定科学规划,利用市场配置资源,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抓紧培养职业农民。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