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典型事例 > 江苏省靖江市:走过34载技术推广路的“老兽医” 返回首页

江苏省靖江市:走过34载技术推广路的“老兽医”

时间:2012-08-24 13:31来源: 作者:收藏
    在长三角的肥沃土地上,有这样一头“老黄牛”,默默扎根农村基层一线34载,一直从事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他,曾经是当地最年轻的乡镇畜牧兽医站长;如今,他是当地年纪最大的乡镇畜牧兽医站长。34年,岁月沧桑,不变的是他那颗带领群众致富的火热之心。
    他,就是江苏省靖江市斜桥镇畜牧兽医站党支部书记、站长、高级兽医师李启明。
扎根农村,做默默奉献的“老黄牛”
    1976年9月,李启明17岁高中毕业时,有个进厂学技术的机会摆在他面前,这是当时人人都梦寐以求的机遇。农村穷苦出生的他有着自己的执着想法:农民生活困苦,主要还是缺少科学的农业技术,导致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致富难。他决定还是在农村天地里干出一番事业来,不管父母的反对和亲朋好友的惋惜,毅然报名参加了县中兽医培训班学习,后又拜老兽医朱仕庆学艺。参加工作不久,他便承担了斜桥镇丰宁、安宁两个村的动物防疫诊疗,几乎无节假日之分,也难分白昼到农户就诊,向群众传授养殖新技术。
    基层畜牧兽医可算得上脏、苦、累的工作,其环境条件差、报酬低。改革开放初期,从小一起长大、在长江边的儿时伙伴们有的下海经商的、有的跑船舶运输的、有的做水产生意的……,他们都短时间发了财,家人、亲戚朋友都好言相劝他:“当前商机众多,改行做生意吧”,但李启明对兽医工作从无半句怨言。因为令他欣慰的是,当地许多养殖农户在他指导下,脱贫致富了。这更坚定了当初的选择,工作反比以前更为投入。
    李启明被组织任命为斜桥畜牧兽医站长时只有29岁,成为当地最年轻的乡镇站长。他在主持站务管理和畜禽疑难杂症的会诊的同时,还兼一个村的兽医诊疗。他经常起早摸黑地工作,并患上较严重的胃病,但从没休息过一天。他常对同事说:“我们服务于基层,群众天天需要我们,要做到有求必应,我们就不能停下来”。事实上,从工作的那一天起,李启明就坚持每天必须到镇里的养殖大户家中走访,传授养殖技术,风雨无阻,连大年初一也是如此。如果按最少的每天走10公里计算, 34年下来就是12.4万多公里,他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走了3圈还要多。
    为适应畜牧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他边干边学,先后参加了江苏农学院中兽医培训班、江苏省兽医专业自学考试,顺利取得大专文凭,拿到了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其技术服务水平也产生质的飞跃。
创新机制,做技术推广的“大蜜蜂”
    李启明刚做斜桥畜牧兽医站长时,该站由于体制制约,集体经济困难,办公条件简陋,职工思想散漫。上任不久,他便从站内制度管理入手,依靠科技增加效益,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本地生猪由于品种老化,养殖效益低下,母猪产仔率低,饲料报酬率低,抑制农户养殖积极性。只有养殖量上升了,兽医才有服务对象,集体经济才能发展。李启明多方筹资,引入梅山猪品种,创办首个良种母猪繁育场。他广泛利用座谈会,发放科普资料和技术明白纸,推介新品种的养殖技术,带领职工养殖梅山母猪。当时他要求:每个兽医家中必须饲养母猪三头以上,医辖区内每年必须发展母猪15头以上,将生猪发展指标纳入职工年度考核范畴,实行奖惩制度。经过一年实践,在产仔率、生长速度及繁殖性能等方面,梅山猪种体现出独特优势。至1996年,梅山猪在全镇占有比例达到85%以上,产仔率提高40%以上。该站梅山种猪场从办场时的30头种猪,发展到了250头种猪,售出种猪近9000千头,梅山猪养殖辐射到周边市县。站内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先后将原矮小的办公用房翻成二十间楼房和十八间工业用厂房,固定资产达120万元,帐面资金从原有的亏损变为盈余100多万元。
    1998年,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来的大觉乡并入斜桥镇,但原大觉兽医站经济因难,财务亏损,人心焕散。因为合并前两站经济情况和管理模式不同,合并后的站职工情绪时起彼落。李启明狠抓团队管理,强化组织观念,加强思想教育;同时发展畜禽养殖生产,推广主推品种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经过三年的努力,还清了原大觉站的经济债务,提高了职工的福利水平。
    2008年,全市兽医体制改革拉开序幕,一时单位内部人人自危,都担心自己被淘汰出局,严重影响了服务事业。基层服务工作一旦混乱,群众利益将受损失;重大畜禽疫病流行,其后果更不堪设想。于是,他组织职工学习,帮助他们复习,迎接竞岗考试。随着新一轮兽医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编内性质转变为事业,人员工资市财政供及,个别医工服务工作却松劲了。为此,李启明又明确新的业务学习培训、牲畜家禽防疫、科技入户指导、党员创优争先等多项工作制度,惠农服务质量也纳入采取考核范畴,绩效考核结果与个人经济收入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淘汰机制,规定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不合格,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予以辞退。推行畜禽防疫工作旬报制度,将农户动物防疫进行电子表格处理,让错综复杂的管理变得简便直观,促使动物防疫工作做得细致真实。这些管理经验已在全市逐步推广。
    由于畜禽良种引进、人工授精推广、重大动物防控、生态健康养殖等业绩突出,全站畜牧兽医工作一直位于全市前列。斜桥镇连续四年成为江苏省生猪科技入户工程示范镇,累计培植科技示范户300多户。2011年顺利通过省级“争创群众满意窗口服务单位”验收。
    服务群众,做带领致富的“领头羊”
    “发展养殖业是致富农民的一条捷径,这样的捷径需要科技服务,我们这批畜牧兽医工作者必须无私奉献,才能带领群众致富,群众也才能把我们当做贴心人”,这是李启明感受最深的一句话,也是这句话的实践者。
    地处长江边的斜桥镇黄普村是较大的农业村,农村富余劳动力主要从事水稻和棉花种植,当地牧草资源丰富,农户养殖积极性却不高。李启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立即和村委会负责人联系,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效益相比效,提出“缩小棉花种植面积,适度发展畜禽养殖”的建议,同时培植能手带头进行畜禽养殖示范。黄普村8组农民章国荣闲赋在家,在李启明引导下,从事生猪养殖。该户养殖技术从无到精,养殖量从起初的2头母猪,现在发展到年出栏1000头生猪的规模化猪场。“没有李站长的热心指导,就没有我如今养殖规模,更没有我家富裕生活。”这是章国荣时常念叨的一句话。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李启明与全站人员通过品种改良、科技培训、入户指导、示范辐射等服务手段,使黄普村生猪栏存在四年时间内从800头发展到8000头,能繁母猪从120头发展到1100头,山羊发展到1200头,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00亩,年畜牧业生产总额近亿元。斜桥镇栏存生猪也达到了48000头,其中母猪养殖量已达到了  7500头了,苗猪年出栏达到120000头,畜牧业在全镇农业生产比重达到45%。
    靖江一直是有名的苗猪出栏基地,但多销往周边县市,少有外省市客商来购买。“成立生猪经纪人队伍,扩大本地苗猪销路,让群众获得更多收益”成为他为民服务新理念。李启明身先士卒,大江南北都留下了这个热血男儿的身影。他走遍了全国18个省市,南到广东的番禺市,北到辽宁的瓦房店市。每至一处外地苗猪市场,他主动发放名片,广交各地朋友;挂起宣传横幅标语,推介苗猪生产信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全国各地的苗猪收购商纷至沓来。据资料反映:1997年至2000年间,李启明组建的经纪人队伍接待了近2000批次的外地客商,销售苗猪近100万头。市场需求量大了,价格也随之上涨,得到更多实惠是广大养殖户。
    为了知识学有所为,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为了农民脱贫致富,李启明默默倾注全部精力,得到了群众的信赖和领导的好评,多次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面对荣誉,他没有陶醉,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争做群众满意的贴心人,走出了一个平凡兽医科技工作者的不平凡之路。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