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典型事例 > 农技推广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 返回首页

农技推广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

时间:2012-11-09 10:21来源: 作者:收藏

    他们,力保辖区农业粮食稳产增收。搞培训、传技术、发资料、答咨询是该站最常规的工作,像“冬麦抗旱促春管”、“小麦吸浆虫防治”等专题技术培训在站内、村内已相继成功举办18场,先后800余位农民受到专题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千余份,进行田间技术指导近百次,全年共答复农民技术咨询百余人次,共计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确保了辖区粮食稳产增产。就在今年4月初,该站全体农技人员对辖区28个自然村的小麦吸浆虫情况进行了全面宣传、普查工作,并对去年病害严重的长沿、芝麻窝等村进行重点排查,将实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广大农民,指导他们如何选准药剂,怎样正确防治。 5月上中旬,他们又通过入户、电话、培训等方式,指导农民及时做好小麦的“一喷三防”工作,在麦收结束后,他们一一对长沿、齐庄子、芝麻窝、芦甲岫等村进行了回访,农民普遍反映今年基本没有受到吸浆虫的危害。  

    他们,是新品种、新技术的传播者。自建站伊始,他们就树立推技术、引品种的理念,积极尝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与示范。1.在托床沽村进行7个品种的冬小麦对比实验,做出了实验报告,其中“京垦 96” 性状表现良好,抗寒、抗旱、抗倒伏,小面积测产实现707公斤/亩,极具推广潜质。2.引进的 “中豌6号” 豌豆,为这个品种的引进实验,他们两次到豌豆主产区昌黎县对种子来源、生产技术、产品销售渠道等关健问题进行考查调研,认为有进行引进实验的价值,3月初,在众发、粮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实验,5月底开始收获,亩产近400斤,实验成功,7月下旬以每斤2.5元价格全部销售,与种植春小麦相比,亩增收300元以上。3.从天津引进的“双味葱” 分别在大田和保护地实验生产获得成功,由于它具有抗倒伏耐贮运;产量及干贮率高;脱水干物质比例高、经济效益高(作为青苗可替代价格较高的蒜苗供应市场,一年可多次收获,四季均可上市,亩效益可达15000元)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4. 4月份引进的春播甜玉米“金菲 887”,在科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两季(春、夏)成功试验。5.在齐庄子、石臼窝两村推广的冬小麦新品种“济麦 22” 100亩获得丰收,平均亩产1200斤,实现增收4万元。今年在全区域内进行示范300亩。6. 8月在顺利、金橙两个合作社成功地进行玉米田套种食用菌工艺实验,可实现亩增收3600元。7、为储备推广品种,今年该站从北京昊海煌龙农业有限公司引进“济麦 22” 的升级换代品种“鲁元 502” ,安排科技示范户许占军进行试验,目前长势强于其它常规品种。  

    他们,是合作组织建设的扶持者。今年扶持成立了石臼窝顺利、芝麻窝泰康、托床沽科富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月帮助泰康(芝麻窝)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豆缘来”小杂粮商标,以提升产品档次,增加附加值,现以被国家商标局受理。  

    他们,是农业科技示范户的指导者。2011年该站承担着1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全程跟踪指导任务,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00户。他们给每个示范户制定一份入户指导方案,根据各户不同情况推荐技术,帮助示范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认真详细地填写科技指导员手册、科技示范户手册和工作手册,做到工作有计划、指导有依据、服务有记录。今年以来,共发放种植技术资料210份,召开技术培训会6场,300人次,为科技示范户入户指导达200次,田间指导300次。  

    我相信,农技推广这一接力棒,他们会始终不渝的坚持走下去,走进农业,走进农民心中。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