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典型事例 > 安徽省临泉县共产党员王培纯的农机情结 返回首页

安徽省临泉县共产党员王培纯的农机情结

时间:2013-01-11 10:40来源: 作者:收藏

位于安徽省临泉县中南部的宋集镇,提起共产党员、农机工程师王培纯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无人不知。他从业40余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公而忘私、高风亮节的优秀品质,时刻不忘发挥农机专长,为农服务,助民增收。

志向远大,早期学习农机驾驶维修技术

王培纯出生在一个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民家庭,童年时家里兄弟姊妹10人,对食不饱衣不暖的儿时痛苦,人拉牛耕的落后场景,他现今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这也对他以后从事农机驾驶及维修、推广服务产生了重大影响。

“打铁就得自身硬”,王培纯坚信。1966年6月,他于宋集公社拖拉机站开始摸索着学习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在他看来,将来让土地多产粮,农业丰产丰收,非靠机械化不行。1972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培纯被选送到合肥农机校修理专业学习,实现了他向往已久的人生愿望。就是这次学习的机会,成为他一生事业的转折点,奠定了他一生从事农机维修推广服务的基础,从此和农机结下不解之缘。在合肥的一年半,王培纯边理论边实践,认真学习农机维修驾驶技术,他如饥似渴、废寝忘食,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请教老师,直到问题搞懂,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本溯源的精神,全面掌握了农机维修驾驶规程。勤奋、好钻研的他,深得老师和同行们的好评。

发挥农机专长,为农服务,助民增收

回到家乡后,王培纯被聘为农机维修、驾驶辅导员,农村的广阔天地,让他有了展示的舞台。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带领热爱农机的一批批热血青年从事农机维修、驾驶工作(后来大都成为维修、驾驶能手及致富能人),立志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机械化农业生产贡献力量。

王培纯先后在拖拉机站、农机管理站、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曾任党支部书记、副站长、站长、工程师职务。他立场坚定,思想进步,在政治上始终拥护党的领导,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自觉学习,认真查找不足,切实整改提高。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服从组织安排,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党性原则。在日常生活中,他模范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群众中威信极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培纯深知农机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他一直视农民为亲人,把为民服务视为奉献的宗旨。近年来,他看到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围绕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提高农机效率、服务农业、服务农民,能大大增加农机作业收入,更好地助民致富。2008年3月,便发起注册成立了临泉县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自己担任社长。合作社现有成员34人,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21台、拖拉机29台、小型拖拉机12台、喷灌机8台、配套农机具70台,农业机械原值343万元。机库棚200平方米,办公、培训用房136平方米,农机维修设备4台套。合作社下设3个部:一是农机维修配件供应部;二是农机交易市场部;三是农机作业部。农机作业部实行“五统一分”的运作机制,即:统一作业、统一调度、统一收费、统一标准、统一维修,分机单独核算。

在王培纯的带领下,合作社认真履行成员登记、出资、发证手续,建立社员档案和合作社账户,加强社员技术培训学习,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利用完善的农机维修设备、旧机交易市场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农机维修和旧机交易业务,推行订单作业,实行耕、播、管、收等“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每年“三夏”、“三秋”,合作社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1年,合作社维修机具500多台,交易农业机械40多台,合作社作业队到河南、山东跨区作业3站,单机跨区作业面积300多亩,毛收入1.6万元。农田机械化作业面积6.53万亩,其中,机耕(旋地)2.32万亩、机播1万亩、机收1.47万亩、机灌0.24万亩、植保1.5万亩,服务农户3800多户,作业服务收入达160万元。与农民签订农机作业3130份,作业服务签约率80%以上。

在临泉县农机局的指导下,合作社实行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订单式销售。合作社接收流转土地1000多亩,小麦亩产达到553公斤,玉米生产达到532公斤,在全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贡献大,信心足,路更长

为确保农业丰产丰收,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王培纯率领合作社投入资金,购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实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积极为当地及周边村民提供机耕、植保、机收、运输、维修、推广等农机化服务,带动了机械化生产水平快速提高。

近几年,农机维修服务及旧农机交易业务进一步拓展,现已辐射到周边省市县。农忙期间,设立维修服务热线,确保随叫随到随修,创收达20多万元。为提高机手知识水平,几年来,合作社理论结合实践,培训机手2000多名。合作社投资3000元,设立了“农机手之家”阅览室,订阅农机及其它报刊杂志30多种,供机手农闲学习。近年来,合作社多渠道推广各类新机具1500多台套,配合县农机局成功实施农机新技术推广项目3个,每年从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引进收割机160多台进入当地跨区作业。每年午秋两季,合作社还主动给当地的困难户、军烈属、五保户免费进行机械作业,受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为适应发展需要,在王培纯率领下,今年合作社投入40万元进行重新翻建装修,扩大了场地面积,现已成为省级标准站。

王培纯出色的工作能力斩获成绩、荣誉无数,但他不骄傲;为了工作、事业多次积劳成疾病重住院,但疾病打不倒他。在当地,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机致富领路人,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看王培纯的一生,体现了农机系统干部的优秀品质,更体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的博大情怀和一心为农服务的高尚品德。

岁月无情,不知不觉,王培纯已过花甲之年,也从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岗位上退了下来。回顾他的人生道路,有一种力量,鼓舞他坚定信心,扬起前进的风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更是共产党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他作为老党员、老农机人,虽工作40余载,但从他身上看不到常人的疲惫与沧桑,看到的是永不言败的“狂人”精神,看到的是雄风不减当年、率领合作社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农机学校毕业后,子承父业,加入了他的队伍,现也掌握了过硬本领,成为合作社的骨干力量。

现今,王培纯退而不休,靠经验和农机知识依然发挥余热,他坚信自己的农机化道路还很长、很长……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