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飞是永兴县鲤鱼塘镇垅塘村上板塘组农民,从1979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2011年,被评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奖励。回顾几十年来的种粮经历,曾艳飞有几点体会:
一是靠政策扶持坚定种粮信心
这些年来,作为一名农民,曾艳飞亲身感受到各级政府对发展农业的关注和对种粮农民的关怀。国家对种粮农民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种植良种有补贴、购置农机有补贴、种植水稻有保险、销售粮食有最低保护价,特别是县政府出台的种粮大户重奖政策,不但解决了种粮农民的后顾之忧,更是让他看到了种粮也能致富的希望。2010年,他在鲤鱼塘镇中心村流转了20公顷水田,种植双季稻39.3公顷,产量近300吨,获纯利润近10万元。尝到了规模种粮甜头后更坚定了他种粮的信心,2011年他扩大了种粮面积,又流转了周边5.3公顷 水冲沙压田,将双季稻生产面积扩大到49.3公顷。每年的产粮除了自留2000公斤,其余粮食全部出售给了国家。
二是靠科技应用提高粮食产量
要想种田能致富,不但要规模化种植,更要靠科学化种植。这两年,县农业局在鲤鱼塘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曾艳飞借此机会学习掌握了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旱育保姆育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在良种选用方面,他按照县农业局指导意见种植了株两优819、陵两优942、五优308、T优272等品种,优质良种率达到100%;在育秧方面,他实行水稻旱育保姆育秧技术,彻底解决了因用种量大、催芽技术不过关而导致“烧苞”的问题;在施肥方面,按照农业局发放的施肥建议卡,实行配方施肥;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农业局为他订制了《病虫情报》,指导什么时候杀虫、用什么药防治。通过良种良法的有效结合,由之前的双季亩产800公斤左右提高到现在的双季亩产1000多公斤。
三是靠机械生产提高种粮效率
劳力不足是所有种粮大户都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双抢季节矛盾更突出。这两年,曾艳飞筹措资金17万元,先后购买了小型翻耕机4台、旋耕机2台、插秧机4台、拖拉机1台、收割机1台,实现了耕、种、收机械生产一体化,基本上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谈到今后,曾艳飞表示他将继续扩大种粮面积,依托走粮食生产专业化合作的路子,建立产、工、销产业化模式,多打粮食,为国家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