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典型事例 > 鸡西首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 返回首页

鸡西首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

时间:2013-04-02 11:30来源: 作者:收藏
2012年,黑龙江省鸡西市粮食总产达到65亿斤,比2011年增长14.1%,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首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

2012年,鸡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各级领导干部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产,促进粮食丰产增收。在关键环节上下大气力,把农业标准化建设贯穿粮食生产全过程,紧紧抓住投入、整地、施肥、播种、农时、管理等各个关键环节扎实有序推进,全面促进标准化生产提档升级。同时,加快农业新技术普及力度,提高粮食产量。全市农村各地通过各种培训班,大力推广以水稻隔寒育苗、玉米通透密植栽培、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为重点的农业技术推广,种植业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为粮食产量稳定增加提供了技术支撑。

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高产高效作物面积。按照“两增一减”即:增加水稻、玉米面积,减少大豆面积,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扩大高产、高效粮食作物面积。2012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708.4万亩,同比增长2.7%,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7.4%。其中,水稻、玉米、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257.8万亩、335.6万亩、108.6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7.3%、22%、下降34.4%。粮食作物结构调整,高产、高效粮食作物面积的增加,是粮食产量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快标准化园区建设,引领现代农业。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各县(市)区在抓好乡、村各类科技示范园区(田)建设的基础上,注重抓好沿方虎公路示范带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区引带服务功能,使之成为新品种展示、新科技应用、标准化建设的样板,做给农民看,引领农民干。2012年,鸡西市共投入1.2亿元,建设农业示范区18.9万亩。其中。水田示范区13个,面积11.6万亩;旱田示范区15个,面积7.3万亩。将农技、农机、水利等各项新技术新措施组装到示范带内。

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012年,鸡西市共建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9个,投入资金11218万元,装备农机367台(套),作业辐射面积达到36.4万亩。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生产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强化指导服务,保证增产措施落实到位。针对2012年的气候条件和生产特点,提前制订分地区、分品种的种子应用技术指导意见,结合“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蹲点指导,搞好宣传培训,强化科技服务,落实关键技术,保证全年农业生产顺利开展,为2012年再夺农业丰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高度关注“三农”工作,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农民增收、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综合补贴以及对重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等为主要内容的直接惠农政策,深受广大农民欢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广大农民自觉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投入,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作物生长期的管理,使全年农业获得好收成。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