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林小学毕业后辍学回家务农,繁重的农活,加上贫困如洗的家庭压得未满16岁的他喘不过气来。有一天他瞒着父母,怀揣几十元车费跟村里人一起走出了大山,因为没有技能,在外流浪了十多年。返乡安家后的张福林,1982年用几百元钱在村里开店经营小百货,1985年在洪家关乡街道上开经销店。由于他诚信经营和服务的热情,1992年被选为湖南省第三届个协代表。
提起自己的创业故事,张福林有着说不完的话。1997年,张福林购买了一辆二手大货车开始跑运输,人缘好、讲信誉,不久,他被推选为桑植水泥厂车队队长。随着积蓄的增加,张福林在洪家关乡修起了两层楼的砖房。富起来的张福林并没有满足,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有一天,张福林在家看电视,无意中看见一农户进行野猪养殖获得成功,他头脑里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特种养殖前途大,而且自己的老家不是绝好的特种养殖基地吗?
2009年开春以后,张福林买来两只受伤的小野猪,专心给它们疗伤,天热时,给它们洗凉水澡,天冷了,用电灯给它们取暖,甚至每天还给它们鸡蛋吃。一开始,小野猪野性十足,张福林给其治疗时,经常被尖利的牙齿咬伤。在张福林的精心照料下,小野猪的伤慢慢好了,和他逐渐建立了感情。
现在只要张福林站在猪栏门口轻轻一叫唤,两头分别叫“老大”和“老二”的小野猪就会凑上前来讨吃的,确实惹人喜欢。张福林想将野猪和地方品种湘西黑猪杂交,繁殖出第二代、第三代以致更多的特种野猪,然后建立湘西特种野猪繁殖基地。此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桑植产业扶贫,大力实施湘西野猪规模化生态养殖加工项目,张家界溇澧野生动物开发有限公司需要办一个示范基地,最后决定对口扶持张福林,对繁养的3组(33头)特种野猪每组给其补贴4000元,同时还扶持两年每组每年2万元的贷款利息。有了坚强的后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下张福林可高兴了。于是,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桑植县移民局举办的溇澧野猪培训班。通过三天培训,张福林逐步掌握了野猪的消毒、防病、饲养、接生等知识。
2009年10月初,张福林回到老家与贺龙水库库区移民刘学全一起投入15万元,修起了82间猪栏,建立围墙圈山地80亩,修筑水池2座,还在猪栏上安装了弹簧门、自动水嘴。为了保证特种野猪70%的生料供应,他们又租了15亩地,种上红薯、玉米,还种了18亩萝卜、白菜,后来还养了2头牛、17只母羊,办起了高山上的特种养殖场。
现在,张福林和刘学全的养殖场里存栏大、小野猪500多头,被省扶贫办定为全省七大扶贫攻坚村之一。他运用自己平时良好的人缘关系,与县城和市区各大餐馆联系,将野猪送上门,带上屠户,现杀现炒,2012年共销野猪200多头,按每斤45元市场价,纯收入达40多万元。 近几年来,桑植县库区移民产业开发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帮扶,项目支持、产业带动,资金自筹、以奖代投、移民自愿”的开发思路,充分利用生态特种养殖、高效种植、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库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使广大移民走上了致富道路,涌现出了一批移民个人创业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