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典型事例 > 裕民县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措施得力 返回首页

裕民县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措施得力

时间:2013-08-02 17:30来源: 作者:郑伟彪收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裕民县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入群众中送温暖、送政策,扎实推进各级干部下基层活动。
一是服务群众,深入基层解民忧。县委开展了“转作风、解民忧、倡廉洁、树新风”主题活动,实施了“4322”工程(“四百”即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三提”即提高群众法律观念、提高农牧民科技致富本领、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指数;“两廉”即廉洁自律、廉洁从政;“两勤”即倡导勤劳致富的观念、倡导勤俭持家的观念)。县级领导带头,深入一线做表率。全县31名县级领导组成7个工作队,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开展工作。县委书记徐本来带头包联全县最偏远的牧业村,先后5次深入联系点调研走访,实施了阿克铁克切牧民异地搬迁工程,60户牧民走出大山,喜迁新居;科级干部示范,深入一线惠民生。下派了30支扶贫与维护稳定重点区域工作队,全县125个县直单位(部门)对口帮扶55个村队(社区),实现所有村队、社区全覆盖。落实对口帮扶资金及物资501.36万元,帮助群众协调春耕生产贷款3亿元,建设各类民生项目27个;党员干部跟进,深入一线转作风。在全县开展了“千名党员下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农业、畜牧、农机等部门开展了“送技术、送信息、送农资”的“三送”活动,组建26支春耕服务队分赴乡场指导农民生产,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3700余次,推广新品种9个、实用技术23项;哈拉布拉镇党委围绕“温馨365,服务零距离”的目标,在五个社区打造了社区管家、慈孝文化、亲情文化大院等特色服务品牌,组织开展为民服务活动38场次,启动实施帮扶项目10个,协调解决资金430万元,解决居民生产生活问题150件,化解矛盾纠纷41起;卫生局党委组建了5支“爱心义诊志愿者服务队,先后10次深入牧区、农村、社区开展送医送药、义诊活动,免费发放药品12000余元;农业局党委开展了“技术服务百日行”活动,30名技术人员将办公地点搬到田间地头;察汗托海牧场党委成立“爱心助学团”,党员干部捐款捐物折合资金1.5万余元,先后对29名贫困生和孤儿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二是改进作风,凝心聚力谋发展。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并制定下发了《裕民县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实施办法》,县委、政府率先推行自助餐式公务接待。对重点项目、公车私用、机关作风、定点帮扶等情况,开展督查70余次。新建裕民县行政服务中心,20余个审批部门和单位入驻中心。在5个社区和6个乡(场)均建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畅通了为民服务的“绿色通道”。
三是定点联系,全面落实“五个一”制度。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以落实推进“五个一”制度为契机,大力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作风建设,通过建立台帐、双向承诺、联系会议和工作例会等措施,实行跟踪问效,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县级领导率先垂范,全县29名县级领导联系重点区域26个,联系后进党组织24个,联系贫困户29户,联系重点人员29名,联系宗教场所14个。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联系点走访慰问群众5644人,化解矛盾纠纷360件,办好事实事1260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60件,争取人畜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危旧房改造等项目56个,落实项目资金10089万元。
四是建立机制,明确责任求实效。建立 “四有两评一共建”工作机制,部门和包联干部有责任书和惠民手册、干部有民情日记、乡镇有民情台账、群众有干部联系卡。每月召开一次驻村干部联席评议会、群众每半年评议一次驻村干部,部门(单位)与村队共建。建立“四报四评四考核”工作机制,驻村工作组成员定期向群众代表、乡党委、工作队汇报驻村工作开展情况、驻乡工作队向县委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县委、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每半年对驻乡、村工作队(组)进行评议。县委对包村单位(部门)、驻村工作组、驻村工作队和驻村队员进行考核。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