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典型事例 > 媒体集中报道大竹团县委“共青水池(窖)”项目服务民生情况 返回首页

媒体集中报道大竹团县委“共青水池(窖)”项目服务民生情况

时间:2013-09-09 09:21来源: 未知作者:曙光收藏

  8月下旬,四川日报网、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新闻、大竹新闻等媒体对大竹团县委“共青水池(窖)”项目作了集中专题报道。报道情况如下:

  四川日报网:8月22日,以《大竹92口共青水池让2万多旱区群众解渴》进行专题报道。

  大竹92口共青水池让2万多旱区群众解渴

  本报讯(饶春宝 记者 曾实)“因为有了共青水池,我们村民也安上了自来水,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一遇天干就要到1公里以外的山脚下去挑水。”8月19日,大竹县金鸡乡尖山村村民王忠培告诉记者,全村9口共青水池已全部投入使用。

  为解决该县旱区群众的农业生产用水及村民饮水问题,团县委争取到团省委共青水池项目资金30万元,县政府配套资金22万元,共计52万元,在全县受灾严重的黄滩、李家、欧家、金鸡、文星、中和等6个乡镇,修建92口共青水池,受益群众将超过2万人。目前,全县已建成直径8米,高2.7米的共青水池91口,还有1口正在快速建设之中。预计本月底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四川三农新闻网:8月22日,同样以《大竹92口共青水池让2万多旱区群众解渴》进行专题报道。

  http://sannong.newssc.org/system/20130822/000210423.html

  达州新闻:8月13日,以《大竹:92口“共青水池” 缓解旱区用水困难》进行长达2分钟的报道。

  大竹:92口“共青水池” 缓解旱区用水困难

  为缓解旱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大竹团县委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团省委共青水池项目专项资金30万元,县政府配套资金22万元,在旱情严重的黄滩、李家、欧家、金鸡等6个乡镇,新建92口共青水池,项目建成后,受益群众将超过2万人。

  尖山村是金鸡乡海拔最高的一个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当地村民无***常用水。村民王忠培一家在村里住了几十年,据他介绍,一旦遇上天干,村民们都要到1公里以外的山脚下的河沟里去挑水,一来一回得花上两三个小时时间。

  金鸡乡尖山村村民王忠培:“大家都去挑,像赶场一样,说实话挑水相当困难,老的要两三个小时才挑得回来。”

  今年3月,大竹团县委在尖山村启动修建了9口共青水池,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难题。

  金鸡乡尖山村村民王忠培:“这个水池修起以后,基本上把这个自来水已经安起了,家家户户不用挑了,随时用水更方便了。”

  黄滩乡场镇居民用水也存在不小的困难,由于辖区内没有取水点,乡场镇生活用水全部都是由相邻乡镇的取水点供给。

  大竹县黄滩乡凤鸣社区支部书记张永华:“特别是去年过年时候,整个场镇全部缺水,连三十天都没得水用,结果还是消防队和蓝润集团连续给我们送水,早晨五点多就送水来,才解决这些居民过年用水。”

  今年,大竹团县委在黄滩乡修建了6口共青水池,其中5口为人畜饮水,1口为生产用水,全部按照直径为8米,高2.7米的标准修建。

  黄滩乡凤鸣社区居民陈世荣:“第一个好是不缺水,随时都有水,第二是水干净,这个水不像以前放起出来浑浊,看到都害怕,害怕吃,现在这个水清洁。”

  到目前,大竹县已建成共青水池91口,还有1口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8月中旬全面建成。(钟兵 蒋卓君)

  http://www.dzxw.net/dzrtv/dzxw/2013/08/185496.html

  达州网:8月12日,以《大竹新建92口“共青水池”缓解旱区用水困难》以为进行专题报道。

  大竹新建92口“共青水池”缓解旱区用水困难

  “以前,大家都去挑水,像赶场一样;有的用盆端、有的用桶挑,年轻人挑一担水要一个多小时,老年人挑一担水差不多要两个小时。不过,现在好了,自从修建了这些水池,我们一个村的人都不愁吃水了!”近日,大竹县金鸡乡尖山村村民王忠培高兴地向记者说,他们全村人的生活饮用水再也不怕天干天旱了。

  尖山村是大竹县金鸡乡海拔最高的一个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使得当地村民无***常用水。王忠培一家已经在该村住了几十年,据他讲,一旦遇上天干,村民们都要到1公里以外的山脚下水井去挑水,往返一次要用近两个小时。今年3月,在上级团组织和大竹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团大竹县委在该村启动修建“共青水池”,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难题。目前,9个水池已全部修好,并用水管将洁净的饮用水接到了各村民家里;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不用再挑水了,生产生活更方便、舒适了。

  和金鸡乡尖山村情况一样,该县黄滩乡场镇居民用水也一直存在较大困难。由于该辖区内无取水点,全乡场镇生活用水全部由相邻乡镇的取水点供给。特别是在去年春节期间,整个场镇全部缺水,连大年三十都没有水用;后来,该县相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每天定时送水的办法,才解决了黄滩乡场镇居民的用水难题。在新建“共青水池”中,团大竹县委在该乡共修建6口“共青水池”,其中5口为人畜饮水、1口为生产用水,全部按照直径为8米、高2.7米的标准修建。“共青水池”在黄滩乡建好后,该乡场镇广大居民都说一是不缺水,从早到晚随时都能用上自来水,做饭、冲凉、洗衣服非常方便;二是水干净,从水管里放出来后可以看到水清澈见底,煮沸的天水喝到嘴里还有淡淡的甜味。

  近年来,大竹县持续干旱,每年降水量变少,全县大部分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为缓解旱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团大竹县委积极争取团省委“共青水池”项目专项资金 30万元、县政府配套资金22万元,共筹集资金52万元,在全县旱情严重的黄滩、李家、欧家、金鸡、文星、中和等6个乡镇,新建了92口“共青水池”,蓄水量达5000多立方米,受益群众超过2万人。

  http://dz.dz169.net/msgz/2013/0812/77849.html

  大竹新闻:8月14日,以《我县新建92口“共青水池” 缓解旱区用水困难》为题进行了长达2分多钟的报道。

  我县新建92口“共青水池” 缓解旱区用水困难

  为了缓解旱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大竹县团委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团省委共青水池项目专项资金30万元,县政府配套资金22万元,共筹集资金52万元,在我县旱情严重的黄滩、李家、欧家、金鸡、文星、中和6个乡镇,新建了92口共青水池,预计蓄水量将超过5000立方米,项目建成后,总受益群众将超过2万人。

  尖山村是金鸡乡海拔最高的一个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使得当地村民无***常用水。王忠培一家已经在该村住了几十年,据他讲,一旦遇上天干,村民们都要到1公里以外的山脚下的河沟里面去挑水,一来一回就得花上两三个小时时间。

  金鸡乡尖山村村民 王忠培:大家都去挑,像赶场是一样,说实话挑水相当困难,有的用桶提、有的用桶挑,娃儿小的,管他的,提就提一点,当然年青一点的基本上都要一个多小时,老的要两三个小时才挑得回来。

  今年3月,在上级团组织和县政府的支持下,我县在该村共启动修建了9个共青水池,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难题。

  金鸡乡尖山村村民 王忠培:目前,这个水池修起以后,基本上把这个自来水已经安起了,家家户户不用挑了,随时用水更方便了,主要还是感谢上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关怀。

  和金鸡乡情况一样,黄滩乡场镇居民用水也是一个不小的困难,由于该辖区内无取水点,全乡场镇生活用水全部都是由相邻乡镇的取水点供给。

  张永华 凤鸣社区支部书记:黄滩场镇居住人口也相当多,特别是去年过年时候,整个场镇全部缺水,连三十天都没得水用,结果还是消防队和蓝润集团连续给我们送水,早晨五点多就送水来,才解决这些居民过年用水。

  同样,今年团县委在该乡修建了6口共青水池,其中5口为人畜饮水,1口为生产用水,全部按照直径为8米,高2.7米的标准修建。

  黄滩乡凤鸣社区居民 陈世荣:第一个好是不缺水,从我们这些回来之后一天水都不缺,随时都有水,特别是楼上冲个凉啊,那是方便,洗衣服那些方便,第二是水干净,这个水不像以前放起出来浑浊,看到都害怕,害怕吃,现在这个水清洁。第三,设备这些也比原来好些,原来它这里爆管子,那里爆管子,现在不爆管子了,管也管得好些。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共青水池91口,最后1口正在加快建设之中,预计将于8月中旬全面建成。(钟兵 蒋卓君)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