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典型事例 > 青春不朽----记保靖县傍海村大学生村官李安琪 返回首页

青春不朽----记保靖县傍海村大学生村官李安琪

时间:2013-09-23 11:27来源: 作者:收藏
  立扎根之志 用己真心换真情

  一到傍海,李安琪火热的心一下降到了冰点。首先是语言不通,该村是苗族聚居村,村民之间用苗语交流;交通极为不便,从镇政府到村里,竟然要经过古丈县默戎镇和吉首市马劲坳镇,5天才有一趟直达车,走山路需三个半小时。面对如此特殊的环境,他茫然不已,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最终立志要用自己的真诚、真心融入傍海。

  对村支两委会议上不懂的内容,他就在会后询问,向村干部学习苗语。为宣传傍海,他采写了12篇消息、通讯,因村里不通网络,每篇稿子都是编辑短信发给同事,再由同事转发给团结报社。对村民的困难,尽己所能帮助,村民石远能的合作医疗证掉了,李安琪来回跑了两次为他补办;村里一名孤儿生活出现困难,李安琪拿出自己的生活费给他帮助;哪家农事忙不过来,李安琪都主动帮忙。就这样,他融入了村民当中。

  谋发展之策 誓让荒山变黄金

  傍海村处于吕洞山下的沟壑之中,2009年,村民开始规模种植黄金茶。但是,仍有部分群众持观望态度,针对这种情况,在村支两委会上,李安琪提出“结对子”帮扶开发,由村组干部、产业大户每人联系一户村民,帮思想、帮技术、帮服务,发动他们种植黄金茶,全村共结成帮扶对子19对。李安琪还通过争取小额贷款、省扶贫工作组出资补助等方式来激发村民种植黄金茶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村共开发黄金茶3950余亩,其中新扩面积1940亩。黄金茶面积扩大了,但技术、销售两大难题困扰着村民。他找到有“黄金茶之母”之称的张湘生,定期入村开展黄金茶种植、加工技术培训,培训村民200余人次。为了推销茶叶,他通过网络、亲戚朋友圈、村官圈推销茶叶,从刚开始的一斤两斤到十几斤,再到几百斤。2012年,他当选傍海村欣铭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副社长,与社长一道通过在吉首市的专卖店统一解决茶叶销路问题。

  树责任之心 执著坚守赢信任

  2011年8月,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来村里现场办公,决定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拓宽硬化吉首市隘口村至傍海村的公路。由于占用土地有一部分属于隘口村,且公路两旁种植黄金茶,经济价值高,补偿协调难度大,征地面临极大困难。当年11月,李安琪作为傍海村干部代表,在镇政府征地拆迁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隘口村协调,隘口村民不信任地说:“怎么只来了两个小伙子,能解决什么问题?”面对群众的不信任,他没有放弃,前后20天每天早上6点多钟起床,拜访被占地村民,在协调过程中,无论面对村民怎样的态度,他都保持微笑,耐心地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执著的他,得到了村民信任,与镇政府一道按期完成征地任务。

  以身做榜样 文明创建促和谐

  “我们村的变化,不只是村民收入的增加,最重要的是村民文明意识的提高。”村民这样感慨。在城乡同建同治工作中,李安琪每天带头打扫村道卫生、清理水沟和杂草,入户宣传同建同治、与每户村民签订门前六包责任书。

  两年村官生涯中,他把文明建设渗透到整个工作中,帮助村里成立了舞狮队、苗鼓队、苗歌队、篮球队等群众文体队伍,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树新风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村里小学年久失修,缺桌少凳,他与扶贫工作组一道争资金,翻新学校,添置了10万元的教学设施,在村小学配置了电脑室和农家书屋,利用自己专长对学生和村民常年开展电脑培训。与扶贫工作组采取环境连片整治改造模式,帮助全村房屋进行统一庭院改造,将苗族吊脚楼与庭院改造、茶园绿化、栏杆粉刷等有机结合,全方位整治百姓居住环境。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