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典型事例 > 心系群众 为民解忧――大桥村上百村民为社区民警请功 返回首页

心系群众 为民解忧――大桥村上百村民为社区民警请功

时间:2013-10-30 08:40来源: 劳动时报作者:cym收藏
  10月24日,钟山公安分局政治处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既不是来报案,也不是来反映情况,而是来为他们的社区民警请功的。
  为首的中年男子说,他们是钟山区大河镇大桥村的村民,并掏出了一张写着“大桥村村民为替老百姓办实事的社区民警李全请功”的申请书。在申请书的后面,还附有100余名村民的签名和他们按下的鲜红的手印。
  是什么原因让村民们对一位普通的民警如此感激?
  探访:
  大桥村“名人”

  10月30日,记者走进了钟山区大河镇大桥村。在这里,记者了解了许多关于钟山公安分局煤厂派出所大桥村的社区民警李全为村民办实事的感人故事。
  “在大桥村9个村民组900多户3500余村民的心里,李全是个大好人,无论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有事找他帮忙,他都有求必应。”村主任周德军说。
  “全村只要会说话的人,都知道李全,只要他一在村里出现,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在田间地头,大家都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和他拉拉家常、说说自己的困难,他可是我们这里的‘名人’!”许多聚在大桥村委会的村民说。
  心声:
  再累也要把群众的事办好
  今年42岁的李全是从2004年10月份开始担任大桥村的社区民警的。在这期间,李全和他的助手——协警胡兴明在派出所和大桥村之间12公里的路上来回往返了多少趟,他们自己也数不清了。
  为了方便每一位村民,他把自己的警民联系卡发到了村民手中,哪怕是深更半夜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他都会义无返顾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李全接到辖区的粮源煤矿和当地村民发生矛盾冲突的报案后,立即从派出所赶赴现场,到达现场时,他看到矛盾双方200多人手里均拿着铁锹、铁棒等武器,如果不及时将事态制止的话,很可能会发生流血事件。李全当机立断,立即分别找双方“管事”的人作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双方闹事人员很快便散了。
  10月11日深夜11点过钟,李全接到村主任的电话:村里的两户村民家因为儿女之间的婚姻问题发生纠纷。李全赶到现场后,经过他有理有据的调解后,两户村民心服口服地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李全处理好一切事宜赶到家时,已经是次日凌晨3点过钟了。
  据统计,在李全担任大桥村社区民警期间,共处理治安案件、调解纠纷100余起。他本着“处理任何事情都要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村民中树立了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得到了村民的信任。
  今年9月19日,煤厂派出所对民警的岗位进行调整,经过考察和群众推荐,李全被安排在户籍警的岗位。从此,李全在担任户籍民警的同时,还要担负着大桥村社区民警的职责。
  为了干好工作,李全拟出了每周一、三、五当户籍警,二、四、六、七当社区民警的工作计划。
  干户籍民警时,李全每天都要面对上百名来办理户口的群众,为他们换户口簿、分户、落户或注销户口。有时,对群众咨询的同一个问题,李全会不厌其烦地回答上百次;有时,看着来办理户口的群众中有的来自边远的村寨,为了不让他们跑第二趟,李全总是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直到为最后一位群众办理完他才肯休息。有一次,李全在排队办理户口的人群中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累得满头大汗,他便征求群众的意见,“这位老人年纪太大了,我先给她办理好不好?”李全的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同意。
  从李全担任户籍民警一个多月以来,为当地群众办理户口300余个,办事效率是以前的10倍,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中,李全对每一项工作他都一丝不苟。有时,有的村民上山种地去了,家里没有人,无法开展采集工作,他就采集完其他人家的信息后,天黑后再回来等,直到采集完才肯回家。
  协警胡兴民说:“和李全在一起工作的3年的时间里,我感觉很累,但累得值得!”经派出所统计,目前李全已经完成了700多户2800多人的的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取得了全所第一名。
  有人曾经问过李全:“你每天这样拼命到底累不累?”
  李全笑着说:“再累也得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啊,对于我来说,也许只是牺牲一点休息时间,但对他们来说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花掉了不必要的钱,还浪费了搞农业生产的时间,所以对他们的事情,我都会不分大小尽自己的力量把它办好。”
  诧异:
  熟人的事情他总是拖

  村民殷兴云说,因为他家以前的户口簿上的民族一栏需要更改,所以一直没有更换新的户口簿。因为这事,他不知道已经跑了多少趟派出所,仅车费就花去了三四百元,但事情却一直没办成。
  听说自己的熟人李全当了户籍民警后,殷兴云便找到了他,李全看了殷兴云出具的手续符合程序后便告诉他:“你先回去吧,现在来办理户口的人太多,我抽时间给你办好后给你送去”。“本以为是熟人,他会立即给我办理,谁知他却先给其他村民办,我的一直拖了20多天后才办好。”殷兴云说。
  感动:
  孤残村民的贴心人

  在采集人口信息时,李全了解到,四组最边远的村民张远发家两个分别为9岁、19岁的孩子至今还没有落户,且张远发没有文化、其妻子又是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后,李全让胡兴明帮助写了调查报告,又找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后为这两个孩子办理了落户手续。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一位名叫盛马槽的小伙子一直跟在后面。他告诉记者:“李警官是个好人,你们看我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他送的。”
  盛马槽是个孤儿。8岁那年父亲去世后,他便和母亲相依为命。17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盛马槽便一个人生活。由于盛马槽的智力有点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今年6月29日,盛马槽在一次车祸中把手摔骨折了,肇事者想到他只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便想用较少的钱“摆平”此事。李全知道后,便出面和肇事者协商,为盛马槽争得了合理的赔偿。当李全把赔偿款送到盛马槽家时,他被眼前的状况惊呆了:盛马槽竟然住在一个四面透风、墙壁就要倒塌、没有通电的破房子里。看着衣衫单薄的盛马槽,李全的心里一阵酸楚。
  第二天,李全把自己不穿的衣服和花了200多元新买的一双皮鞋送到盛马槽手里。为了表达自己对李全的感激之情,盛马槽拿出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一个老南瓜送给李全。目前,村里已经给盛马槽新修了两间房子,李全正想办法为他增添一些生活用具。
  真情:
  与村民亲密无间

  听说记者来采访李全,大桥村四组的胡远亮等村民早早地从家里赶到村委会。胡远亮说,他们组共有70户人家,李全在采集人口信息时不仅义务帮他们把户口簿带回所里办好,而且还把办好的二代身份证给他们送来。“记得李警官到陈运举家采集人口信息时共跑了四趟,但从没有听他抱怨过半句。”这句话道出了胡远亮心中的感激之情。
  一次,李全采集人口信息时,一位老人一直跟着他走了5户人家,后来李全才想起,这就是那次办理户口时他特别优待的那位老人。老人名叫王显珍,她跟着李全的目的是想让李全到她家喝口水、吃顿饭以示感谢。李全没有想到,他一个不经意的做法给村民留下了如此深的印记。
  在大桥村一组和六组之间有一座铁索桥,这座桥不仅是维系着村民之间交往的纽带,同时也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地。李全看见桥上铺设的木板因年久失修,有的地方出现了漏洞,有的地方已经断裂,容易发生危险,他便找到村里,表示自己出点钱或材料,村里再出一点,把桥加固。
  李全为村民办的每一件好事,村民们都记在了心里。
  “我们不知道该怎样感谢李警官,所以才想到到公安局为其请功。”一位村民说。在一些村民的带动下,曾经得到过李全的帮助的村民在为李全请功的申请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按上自己的手印,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在记者采访结束时,村民们为李全请功的签名仍在继续。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