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绵绵,但当记者走进衢江区红艳草莓专业合作社时却发现,一个占地3亩的立体种植草莓大棚挤进了不少游客。“以前下雨天摘草莓真是活受罪,不仅一身泥泞,而且沾了水的草莓也比较容易烂掉。”其中一位游客刘春霞吐槽,但此次她的感受截然不同。“在这里摘草莓犹如逛超市,不仅干净,还方便了老人、小孩采摘。”
确实,在这个立体种植的草莓大棚内,记者发现在一排排“人”字形四层立体式草莓种植架上挂满了红艳艳的草莓,几乎与土壤“隔绝”的它们干净卫生。而在通道上则铺满了一层层塑料薄膜,让雨水难以渗入。正因此,尽管外面下着大雨,但刘春霞和儿子、父母仍能在立体草莓大棚内穿着球鞋自在地摘着草莓。这不,站在平整干净的大棚内,几人“左右开工”悠闲自得,不一会儿便摘满了一筐。
说起这立体种植,红艳草莓合作社负责人徐六泉介绍,“那还是2011年的事了,我先后到建德、台湾、浙江省农科院学习考察,发现了非常适合休闲观光的立体草莓种植项目。”于是,当年他就拿出3亩地进行“试水”。
这一试水不仅令众多游客增强了体验感,更让业主尝到了增收的喜悦。相比普通种植,立体种植实现了“空间换地”,通过“人”字形四层立体式草莓种植架,将原本只能种在土上的草莓“移师”空中。徐六泉介绍,立体种植可让亩植数从5000多株提高到11000株以上,亩产量则由原来的1500公斤提高到2500多公斤。“仅3亩地便可以增产6000多斤,按目前每斤草莓10元来说,这里便可增收6万元。”徐六泉介绍:“在产量、株数提高的同时,立体种植成本仅比传统种植多了约20%。”
立体种植的好处可不止于此,草莓的种植高度高了,果实分散了,随之每只草莓的光照充足了,果型自然不会赖。除此之外,立体种植采用精细滴灌,可定时输送营养液和水分到种植架内的土壤里,从而达到省水、省人工、省肥料的效果。在初步取得成功后,徐六泉表示,接下来他将扩大立体种植面积,让越来越多的草莓大棚变成超市。
对此,刘春霞也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传统种植就像是一件湿衣服铺在地上,而立体种植将这件湿衣服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