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残致贫家庭脱贫攻坚暨失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现场会召开――
求解贫困残疾人脱贫路径
记者 崔丽 张培奇 范亚旭
5月25日清晨5点,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大路李乡栗庄村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护工李会敏像往常一样准时起床,开始给患重度瘫痪的婆婆姜聘和另一位老人按摩。喂饭、辅助复健、洗衣服、擦身,一天下来,忙碌又辛苦,可李会敏心里很感激。“婆婆住到这里不仅家里的开支节省了,我每月还有2000元的工资,今后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一定能早日脱贫。”
今年83岁的姜聘是大路李乡大胡村村民,2014年因为重度瘫痪一直卧床不起,原本能外出打零工挣钱的儿媳妇李会敏自此开始全身心照顾姜聘。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李会敏的丈夫又因患了腰间盘突出等疾病,不能干重活,看病也花了家里不少积蓄,全家仅靠着3亩多薄田生活,日子过的十分清贫。
2016年8月,栗庄村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姜聘住了进来。“以前我一个人在家照顾婆婆吃喝拉撒睡,有时婆婆突然发病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在这里不但随时有医生给婆婆看病,而且还有专门的厨师做一日三餐,居住环境也比家里要好,党和政府真给我们家解决了大难题。”李会敏感激地说。她被招到托养中心当护工,照顾婆婆的同时也照顾另一名重度残疾人,还利用空闲时间干一些手工活。
上蔡县委书记胡建辉介绍,栗庄托养中心是依托村卫生室改造而成,是上蔡县第一批规划建设的试点托养中心之一。从2016年起,县里明确托养中心托养对象是本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二级以上智力、肢体残疾且日常起居不能自理、家庭无力照料或照料困难的人员,建立了“户申请、村申报、乡审批、县备案”的入住程序,目前全县共建设托养中心32个,入住重度残疾人619名,实现了2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
脱贫难,贫困残疾人脱贫更难。由于自身发展能力弱,收入来源有限,家庭支出大,是特殊困难群体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为了加快实现“脱贫攻坚,贫困残疾人一个不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少”的目标,5月25~26日,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联会同民政部在驻马店市共同召开因残致贫家庭脱贫攻坚暨失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现场会,会议实地观摩了驻马店市上蔡县、平舆县关于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工作的创新实践,视频交流了河南驻马店市、山东聊城市、四川乐山市、湖北长阳县、重庆奉节县关于贫困残疾人集中照料、日料照料、邻里照护等方面的工作,书面交流了各地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最新进展、经验做法,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好打赢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攻坚进行了全面部署。
在“拔穷根”、稳就业上拓思路
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各地通过培训就业强化内生动力,产业扶持筑牢增收基础,积极发展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扶贫车间、金融扶贫等残疾人易接受、前景好的增收项目,建设基地,安置残疾人就业,带动残疾人发展生产致富增收。
山东省开展“千牵万?互联网+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行动”,每年培训1000名残疾人电商创业带头人,带动1000名残疾人实现网上就业。至今已对6221名残疾人进行电商培训,3014名残疾人成为电商创业带头人,扶持残疾人自主打造“残疾人网上创业励志联盟”“千牵万残疾人产品销售平台”,已成为服务全省残疾人抱团网上创业“新引擎”。
山西省实施“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光伏扶贫资产收益对残疾人等深度贫困群体全覆盖,全省已经建成和在建光伏电站规模达到2619万千瓦,带动深度贫困人口户均增收3000元。
江西省以乡村扶贫车间为平台,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居家式、厂房式乡村就业扶贫车间,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对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并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就业扶贫车间,按实际吸纳就业人数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奖补;对有贷款需求的就业扶贫车间,根据其吸纳贫困户就业户数,按每户5万元贷款额度,给予享受“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支持。
贵州省通过“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进残疾人就业扶贫资金变贫困残疾人股金工作,促进重度贫困残疾人增收。2017年,省残联在铜仁市石阡县、黔东南州镇远县的6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各级残联投入就业扶贫资金12482万元,其它资金投入50万元,为296户残疾家庭共337名残疾人入股,人均年分红收益1000元以上。今年,省残联制定出台了扩大试点的实施方案,按照“县级统筹、投向不变、量化折股、差异持股、经济实体自愿、残疾人参与”的原则,大力开展残保金变股金、残疾农户变股东试点工作,实现一次投入、长期滚动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
安徽省实施《残疾人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累计下拨各地省级补助资金2亿多元,带动地方配套1亿多元,扶持残疾人个人创业就业36万多人次,支持“阳光大棚”等设施农业项目3000多个,培训有就业需求残疾人6万多人次,扶贫基地139个,社保补贴近5万人次。
黑龙江省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实施“造血”扶贫。开展绿野沃土技能培训行动、“e”创业网络电商扶贫行动、“巧女编织”助残扶贫行动等。
湖北宜昌市长阳县通过创立扶贫互助服务社,以党支部为核心,集体资产为纽带,互助服务社为基本方式,安居、产业、就业“三位一体”为抓手,将缺乏自主创业就业能力、处在低保边缘的残疾人群体组织起来,依托村集体和创业大户,因地制宜扶持发展山羊、生猪养殖,蔬菜、香菇种植等产业项目,帮助他们集中生活、集中劳动、抱团取暖、互帮互助。
在医、养、护、防上谋创新
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各地扎实推进兜底保障扶贫,在医、养、护、防上谋创新。
走进驻马店市平舆县高杨店镇陈刘村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进入大门是陈刘村卫生室,再往里走便是重度残疾人的12间住室。在干净整洁、标准化的住室内,统一配备了多功能护理床、轮椅等医疗设施。12位重度残疾人就生活在这里。2号住室内,托养中心医生正在按照视频连线的指导为患小儿麻痹症的村民柳文理进行气压治疗,在视频中进行指导的是平舆县人民医院的医生。
平舆县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方式,引进上海华和得易有限公司,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支点、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服务平台,并专门开发了手机移动APP平台,通过电脑远程诊疗、手机即时服务、电子诊疗卡全程记录,实现三级医疗服务互联共享,把医疗服务的触角拓展到基层村室,延伸到残疾贫困患者的病床前,初步解决贫困残疾人看病不便的问题。全县贫困残疾患者借助平台实现就医4682人次。
县里为托养中心专门配备移动电脑,与“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平台有机结合,医生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查房,实时掌握重度残疾人情况,并在线进行指导康复理疗,形成“医养结合、实时陪护、网络查房”集中托养模式。
同时,对全县因残致贫返贫和重度残疾群众逐人体检,建立纸质台账和电子档案,发放精准扶贫电子卡,对7921名贫困残疾群众签订“1+3”服务,让每名贫困残疾人均拥有县乡村3名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还组建由1167名县乡村医生为成员的线下健康扶贫服务团队,定期深入残疾贫困户病房和家中进行巡诊,县医半年一次,乡医每月一次,村医每月两次。很多群众都动情地称赞:当年的“白大褂”又回来了。
山东省聊城市有贫困人口8万多人,其中残疾人近3万人,有照料需求的2662人。这部分残疾人不但自身无法劳动脱贫,且拖累家庭成员长年照料,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针对因病因残致贫这一特困群体,聊城市创新实施了邻里互助护理和集中托养扶贫模式。
邻里互助护理,就是整合政府、医疗、社会三方资源,由基层党委、政府组织,以村级为单位,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特别是残疾人进行集中照料护理,在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把原来照顾他们的家庭成员解放出来务工增收,实现脱贫。针对护理对象的不同情况和需求,采取了居家护理和集中托养两种方式。居家护理就是护理员每天到被护理对象家里照料服务;集中托养就是根据被护理对象的意愿,将被护理对象集中到一起照料。截至2017年底,聊城市共建立残疾人贫困户邻里互助护理点683处及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13处,惠及残疾人1881人,解放贫困家庭劳动力880名,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减少开支和增加收入约1300万元。
坚中之坚、难中之难仍需扎实推进
截至目前,我国还有贫困残疾人281万,残疾人脱贫任务艰巨。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夏更生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脱贫攻坚,始终把贫困残疾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群体进行部署,纳入攻坚总体布局,在制度设计、政策安排、项目实施、督促落实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贫困残疾人扶贫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工作机制不断健全,贫困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贫困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显著改善,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但目前,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残疾人还未脱贫,生活还相当困难,就业还不够充分,康复、教育、托养等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残疾人需求,残疾人事业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为贫困残疾人服务的供给能力还很薄弱,专业服务人才匮乏。贫困残疾人群体仍然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要扎实推进贫困残疾人扶贫有关工作,要坚持目标标准,防止降格以求;要坚持精准施策,防止缩小版大水漫灌;要坚持应扶尽扶,防止***了之;要坚持量力而行,防止脱离实际;要坚持脱贫质量,防止反弹回潮。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指出,帮助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是各级残联组织当前的首要任务。一是紧密配合,推动各项保障性政策措施有效落地。要与扶贫、民政、卫生、住建等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将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纳入各地扶贫工作大局,配合相关部门逐一落实好贫困残疾人各项扶持政策。二是聚焦难点,合力推动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工作。充分利用乡村养老机构、福利设施、医疗机构、农村集体闲置资源和闲置农房,为有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和邻里照护服务。三是不断精准,充分利用动态更新和建档立卡数据建立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协同机制。四是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基层为贫困残疾人脱贫服务的能力。五是加大宣传,不断提高贫困残疾人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六是从严整治,扎实开展残联系统残疾人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明确要求,切实将作风建设贯穿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把打好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重大行动和强“三性”去“四化”的生动实践,不折不扣地抓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