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msc.org.cn 近日,北京一位七旬老汉拨打新闻热线反映,去年他在当地工商银行购买的一块千足金金条竟然生了紫红色的锈。老汉怀疑金条掺假,昨天,他带着金条前往当地维权部门讨说法。
武姓老汉告诉记者,他于去年在工商银行门店买了三块200克“如意”千足金金条。三块金条买来时都是塑料密封的,回到家他也没有动。几个月后,他发现一块金条一小部分泛紫红色的锈迹。他将金条取出,并擦拭干挣。不过,一段时间之后金条又出现紫红色,而且还出现白点。
起初,武老汉心里只是有点犯嘀咕:“金子怎么还能生锈呢?”直到近日,他看到一则媒体报道《网传工商银行出售金条掺假》。武老汉怀疑,自己买的金条应该也掺了假。他向银行门店提出更换请求,但截至目前仍未得到支持。一气之下,武老汉带着金条实物和发票找到北京工商维权部门。
据报道,近日,有网友报料,有人将工行购买的一公斤黄金拿到金银加工厂出售,结果检验黄金精确纯度报告显示,金条掺杂了“铱”。更有网友称,中国市场百分之四十的金条用“铱”或“钨”掺假。因为“铱”的密度比黄金大,“钨”的密度与黄金相近,其价值远远低于黄金。
对此,工商银行贵金属部门负责人也做出回应:此事纯属子虚乌有。“我行对每一根金条都出具产品质量保证书,并承诺回购。我行委托上海黄金交易所指定的国家级检测机构,历年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
央视《消费主张》此前也曾报道过一个案例:江苏省一陈姓男子2007年买了38个限量版千足金奥运“福娃”摆件,结果四年后“福娃”竟然生锈“毁容”。该事件引发市民广泛质疑,黄金制品生锈是否就是成色不足?
对此,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友弟表示,千足金产品出现锈斑现象大多是加工工艺方面出了问题,这种新型工艺采取电解的分解堆积法,有时清洗时间短一点,遗留残渣,这些杂质时间久了可能出现锈斑。
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许文军也表示,正常的金条不应该发生生锈的现象。此前,上海发生黄金制品生锈情况,只要高温火喷,就回复了“原貌”,并非成色不足。有的黄金制品在操作过程中,水气没有挥发,时间长了可能会造成氧化。这种情况也会造成黄金制品发黑变色等现象,但对黄金成色没有影响。
许文军说,之前在上海的确出现过黄金制中添加钨或铱的现象,但基本都是不法小商贩所为.在黄金中添加钨或铱,人们用肉眼是很难辨认的。只有通过专业的检测,才能让掺假黄金现身。许文军建议,消费者若对黄金有疑问,可到当地黄金检测部门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