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17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了解到,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资打假秋冬季行动的通知》要求,内蒙古从10月初起至11月底,集中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冬季行动,加大对农资市场、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
目前,各地秋冬季农业生产已经陆续开展,农资市场又将进入全年第二个购销旺季,按照《通知》要求,内蒙古各地将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侵权、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包装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生产经营违法添加高毒、未登记成分、有效成分不足等假劣农药和无证生产、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水溶肥料、秸秆腐熟剂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等违法行为。同时加强对主要农资生产、销售和使用地区,小规模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聚集地区,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区,区域交界处假劣农资游商游贩活动活跃区域的监管,并对农资问题突出、反复发生、秩序混乱、假劣农资重大案件多发的地区实行集中督查督办。此外,重点加强种子发芽率、纯度、净度等质量指标,杀虫剂、杀菌剂和种子包衣剂质量,农药、肥料有效成分含量以及是否含有高毒剧毒农药和未登记成分等的监督抽查,监测结果和处理意见将依法公开通报,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农民放心消费。
(李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