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常委吴江,全国政协委员李武、王尚旭,工商总局肖翠兰处长做客中国经济网“调研归来”栏目 裴小阁摄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吴江 裴小阁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蔬菜学会理事长李武 裴小阁摄

工商总局商标处肖翠兰 裴小阁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3日讯 越出名就越容易引来假冒者,地理标志商标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吴江,全国政协委员李武、王尚旭,工商总局商标处肖翠兰处长今日做客中国经济网“调研归来”栏目,与网友畅谈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如何打假。(点击进入访谈全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蔬菜学会理事长李武表示,地理标志产品市场上假冒伪劣有很多,经常在电视上或媒体上曝光。比如说北京庞各庄西瓜很有名,也是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大家都知道,有的时候那个季节不可能有很多西瓜上市,但路边卖的都贴着庞各庄西瓜。胶州大白菜也反映有这种情况。(详情请见调研专题)
对于假冒产品,委员们表示,首先要企业自身质量过关。李武委员说,注册了地理标志商标,企业自身的自律就很重要,一定要严格按照注册时的承诺来经营、管理。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吴江也认为,地理标志商标就像社会名人,有号召力,能吸引眼球,但是社会名人的毛病也是最能被大家关注的。因此,地理标志商标知名度越大,企业越要高标准、严要求。
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强假冒伪劣打击力度,全社会要形成打假氛围。李武委员认为,现在打假的力度还不是很大,如果全社会都形成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氛围,市场就不会有这么多假冒产品。吴江常委认为,舆论监督更重要。“我为什么说扩大地理标志产品要加强宣传,关注越高,一旦口味有变化,每一位都可以去说,这个味道不对了,不是你宣传的那个味道了,不是我们习惯于吃的那个味道了。所以我觉得,消费者是最好的监督员。”吴江常委说。
工商总局商标局肖翠兰处长表示,地理标志产品,首先要保证它的质量,保证它的信誉,不论是注册人还是当地政府、行业部门、行政执法部门,首先应该按照注册时的标准,按照它的质量标准、品质特征等来管理,达不到标准就不让使用这个标志,才能保证市场上这个产品的信誉。作为政府部门,特别是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假冒伪劣的力度。
李武委员说,“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一种现象,比如散户农民种的白菜和胶州大白菜基地只隔了一条路,看你施什么肥我就施什么肥,你用什么种子我就用什么种子,我们种出来的不会有太大差别,你能说散户们种出来的不是胶州大白菜吗?但他没有入胶州大白菜协会,没有被授权使用地理标志商标,他就只好偷偷摸摸的卖。”
肖翠兰处长表示,这种只是没有授权使用,不能叫做造假,只要在地域之内,达到注册时定下的标准,仍然可以称作这种地理标志产品,比如胶州大白菜。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注册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名誉?李武委员建议,甄别真假,首先要用技术手段。“比如种子这块,首先种子要纯,要确实是真正的胶州大白菜种子,不论是传统种还是杂交种,都有技术甄别手段甄别它的真和假,跟DNA、指纹一样,我们有这个技术,可以把它应用到这上面去。还有产品的品质,它的生物学特征跟其他同类品种不同。比如胶州大白菜口感特别好,特别发甜,章丘大葱口感也特别好,够口甜,这里面就有不同的营养成分、组织结构成分等,会影响到口感,口尝都可以尝出来不同,技术更能检测出有差别的原因来。这是政府应该做的工作,政府应该多投入做这方面研究。”